四史教育指哪四史
四史教育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整个发展过程的全部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党章的不断完善过程、党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状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全部史实的记载。新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前后以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可分为毛泽东时代(1949年至1978年)、与以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为主题的邓小平及后邓小平时代(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史:改革开放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的一次伟大革命,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历史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空想变为现实时期,在这段社会主义走走停停的探索时期,在历史的镜子面前一直深刻反思,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我国今天改革成果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继续我们大国崛起之路。
高校“四史”教育应突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教育动员大会上用“三个必然要求”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以“六个进一步”明确了在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要求,以“四点具体要求”指明了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有效性的实施方法,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这同时也是高校进行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的根本遵循。
高校“四史”教育突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具有深刻意义,首先,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中坚定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其次,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再次,从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后,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成就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做到切实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育骨气,引导学生从“四史”学习中汲取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精神力量
骨气,就是百折不挠、刚强不屈的风骨气节。1917年,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了校徽,取一人用肩膀扛起两人的形象,寓意北大挺起脊梁、唤醒国民的责任。这个校徽的形象一直沿用至今,激励着一代代北大人以铮铮铁骨扛起时代重任。我们要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学生继承光荣传统,弘扬担当精神。
一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北大英烈史中汲取力量。革命年代,北大共有95位师生为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献身,其中中共党员79位。学校每年组织清明公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在2021年专门设置了“英烈不朽,薪火百年”革命烈士纪念展,推出英烈学习教育专题思政课,由教师和学生志愿者担任专题讲解员,覆盖到全校所有学生党团支部,重温党在挫折中奋起、浴火重生的苦难辉煌史,学习北大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慷慨捐生的牺牲精神。
二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北大科技报国史中汲取力量。推出“信仰的力量”系列融媒体作品,讲述100位北大老一辈学者的奋斗人生故事,请老同志回忆亲历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克服困难、作出重大科技贡献的峥嵘岁月。他们说:“一个爱国的科学家去从事国家最亟需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最神圣的职责。”“困难使懦弱者怯步,令勇敢者奋进。”“当时拼命干,一定要把核科学、核技术让学生掌握起来。”“信仰的力量”第一集在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一经推出,当天就收获了50余万的点击量,青年学生盛赞他们为“侠之大者,国之栋梁”,表示“敬佩这些有理想的前辈们,并为之热血沸腾”。
三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从北大抗疫故事中汲取力量。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充分肯定北大抗疫贡献,对青年一代提出殷切希望,让全校师生倍受鼓舞。北大上好“抗疫”这场大思政课,大力宣传抗疫事迹,邀请抗疫英雄进课堂,组织了1200多场专题报告会、座谈交流会。办好“教育系统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影像海报展”高校巡回展首站展览,在医学生中开展“学党史、悟初心”主题征文,学习伟大抗疫精神。
学史明理,要增强理论自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共同交织的复杂形势下,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战大考,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如期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胜利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这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强大力量。学习“四史”就是要接受真理的滋养、精神的洗礼、思想的浇灌、理论的武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