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后面是什么朝代
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后面是隋朝,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混乱与割据,隋朝统一南北。隋朝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改革。
三国时期货币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不同的货币流通形势。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立曹魏政权,曹魏初期曾一度废钱不用,交易皆用谷帛,至魏明帝时才复铸“五铢”钱。吴蜀的钱币与魏相比则十分复杂,多为大钱。蜀钱有“直百”、“直百五铢”、“犍为五铢”等。吴钱只是作价更高。有“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1、曹魏
地处中原,人众物博,经过厉行屯田,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经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相对发达,因此币制亦较稳定。曹操创立魏国,初期以谷帛、布帛为币,使用五铢钱,后仅用了七个月五铢钱即废止,继而又恢复流通五铢钱,形同汉制,钱体较汉五铢稍小,显著的特点是外郭压五又压铢。在此基础上,于太和元年复铸行五铢钱,其形状仿东汉五铢。但曹魏五铢很难辨认。
2、孙吴
地处江南,物产较丰富,人民亦较富裕,但孙权实行大泉当千、大泉二千和大泉五千几个品种。到头来是官民交困,财政极度亏空,国基不稳,最后走向灭亡。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建都建业(今南京)。孙吴的经济基础也很脆弱,实行通货 膨胀 政策,铸行大面额钱币,“钱既太贵,徒有虚名”。公元280年为晋所灭。孙权统治下的吴国最初是使用王莽大泉,后自己铸币,嘉禾五年铸大泉五百,赤乌元年铸大泉当千,后又铸当二千,当五千的大钱,都是用红铜。大泉五百和大泉当千有各种大小,初期的厚重,以后逐渐减重。
3、蜀汉
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均优,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但刘蜀所铸钱币亦有悖民意,亦先后铸了一些类似孙吴的虚值大钱,庶民多不乐用,后不得已改铸实值钱以平民愤。即使想方设法整治币制,最后还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刘备入四川,于公元221年自称汉皇帝,建立蜀国。蜀汉经济基础薄弱,且连年战争,开支浩 大,加上币材紧缺,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行的多是大面值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