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于哪个年代
东汉末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政治家曹操酷爱诗作,搞政治与搞创作系于一身,他的诗多数和他的政治生活密切关联,常常用诗歌来表达他对现实的看法和态度,抒写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即使是那些咏史和写景之作,也无不体现着他的雄伟理想和壮阔胸襟。他的诗写得悲凉慷慨、气势豪雄。最能体现悲凉慷慨的特色的是代表作 《短歌行·对酒当歌》和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曹操的文学创作手法
曹操善于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用形象和比喻来再现事物,表达思想,使诗歌形象鲜明,又不一览无余,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如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短短十个字,却展示了一幅军阀混战造成的人民大批死亡,田园一片荒凉的惨象。又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运用比兴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十分成功的例子。这些诗句之所以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感动读者,从艺术上来说,比兴的运用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大海的高远辽阔,比喻形象贴切,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至于 《短歌行·对酒当歌》和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几乎通篇或主要篇幅都运用比兴,这是在前人运用比兴的基础上的新的发展,读起来耐人寻味,使读者遐想无尽。曹操的一生,在政治上、军事上卓有建树,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显著。正如胡应麟在《诗薮》外编卷一所言, “魏武雄才崛起,无论用兵,即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岂非衰运人物。”曹操既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领袖人物,崛起于古邺(今河北临漳),辐射于九州大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景仰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