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花凋想表达什么
张爱玲的花凋表达了淡漠的亲情与爱情,邂逅在那个年代,苍白而无力。即使这个年代,谁又能撑控生活。生命的悲凉不仅来自不能逃脱的疾病、死亡,更来自于亲人的冷漠、自私。《花凋》正是在日常人生和死亡无奈这两类互相渗透的场景中,解构了家的神话、爱的神话,展示了作家的人性批判深度和生命荒凉感受。这种解构,不是价值取向上对爱、对亲情的质疑、否定,而恰恰是以理想中应有的生命关怀为价值尺度,批判现实中爱成为谎言、成为矫饰的生存残酷。
《花凋》里描写的是一个封建遗少的女儿的爱情和人生,爱玲静静的叙述着那段苍白无力的爱,完全不带主观色彩,理性的让人更觉得苍凉起来,一朵鲜花的凋零,凋零在腐朽颓败的家庭里,凋零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
在《花凋》中,张爱玲擅长的对于亲情与爱情的冷漠与淡倦描写得很刻骨。“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但整篇《花凋》也未见张爱玲对于导致川嫦死去的她的家人的如泣如诉的控诉,她只是用她自己特有的活生生的讽刺的语言将川嫦一家人的面目表现得栩栩如生,将美好的事物破坏给了我们看。
“她死在三星期后。”张爱玲就这样轻描淡写地将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的凋谢展现给世人看。
《花凋》虽然不是张爱玲小说中特别出名的一篇,但是仍延续了她一贯的风格。
花象征着美好或者希望,花的凋零代表着美好的寂灭或者绝望。张爱玲是爱情小说的专业户,她在小说中描述了各种各样的爱情。在她看来,爱情就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花凋》中的悲剧一个是就女主角郑川嫦这个花季少女来说,一个是就爱情本身而言。前者是爱情的表,后者是爱情的里。而对于爱情本质性的思考才是张爱玲在小说中要表达的真正内涵。
以前张爱玲谈到爱情多是讨论家族、社会观念、财产、特殊的性格等对于爱情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爱情悲剧的影响。比如《金锁记》中是财产、家族;《倾城之恋》中的家族;《创世纪》女主心中的旧观念等。而在《花凋》这部小说中,张爱玲探讨的则是疾病对于爱情的影响。这也是这部小说的特殊之处。
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
张爱玲的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