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什么时候解放的
1950年真正解放
贵州省,简称“黔”或“贵”,地处中国西南腹地,与重庆、四川、湖南、云南、广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枢纽。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1949年12月10日,发生于黔西南等地,由地下党策反,谭本良将军组织协调发起的,包含国民党贵州省政权交接,包含国民党贵州最后的主要军事力量交接,贵州规模最大的一次国民党军政起义,标志着贵州解放,真正解放全贵州应该是到1950年,不含最终剿匪结束时间。
贵州仫佬族
贵州仫佬族由古僚族群中逐渐发展而来。对各民族口碑传说和史籍考证,贵州仫佬族先于苗、汉等族居住在有关地域。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贵州仫佬族有2.49万人,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自治州麻江县、凯里市、黄平县,黔南自治州福泉市、都匀市、瓮安县,地处苗岭山脉北部、清水江上游的重安江和龙头河两大支流流域,地貌复杂,群峦起伏,山大谷深,间有少量的山间坝地。仫佬族村寨多是由同姓的父系血缘关系组成,一姓一寨或一姓数寨。
文化和风俗习惯
文化艺术 贵州仫佬族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民歌种类很多,有酒歌、情歌、古歌、地名歌、祭祖歌、姊妹歌、姑妈歌、苦歌等,押韵、排比。多是口头传诵,触景生情,即兴联唱、对唱或众人和唱,抒情叙理,音调婉转优雅,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没有特有的民族乐器。
工艺美术以刺绣、挑花和银饰品为主。
居住地域基本连成一片,一般是一姓一寨,一姓数寨或数姓一寨。每个自然村寨有几十户至百多户,单一民族的自然村寨较多,呈小聚状况。村前寨后有果木竹林掩映,清爽雅静。多数自然村寨都有一株或数株高大的树木为“寨树”。村寨中有水井或挑水沟。每家住房相隔一定距离,门前有晒坝或院墙。建筑形式与附近汉族或其他民族构造相似,清洁宽敞。
民国以前,服饰具有显著特点,以后变化较大,与邻近汉族服饰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