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顺序是什么
《开国大典》按开国大典进行顺序来写的,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再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开国大典》是原新华社副社长李普创作的一篇记叙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开国大典》一文在中国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
1949年,新华社特派记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参加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报道。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聚集了30万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礼即将举行。李普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并创作了这篇记叙文。
首先是天安门的建党仪式,讲了典礼的时间、地点、人员和人数,然后是广场的布置和人群的场景,接着作者按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五星红旗升起、宣读公告的顺序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接着作者写了阅兵式的盛况;最后作者写了群众游行的盛况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文章的段落过于自然,层次分明,结构严密,核心突出。中国许多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有《开国大典》。本文记述了建国典礼的盛大场面,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建国典礼的先后次序,记录了新中国建国后亿万人民的激动与自豪,以及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激动,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细细品味,作者是在围绕“大”做文章。
开国大典阅兵式是按海、陆、空的出场顺序。当时的习惯叫法是“海陆空军”,如“海陆空军大元帅”。而1950年以后,在天安门举行的历次国庆阅兵式,都是按陆、海、空的顺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
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人民胜利
揭开历史新篇章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个大红灯笼,八面巨大的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城楼的重檐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的会标,宣告着一个神圣时刻即将到来。
与城楼正对的天安门广场,三个月前还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在各界群众热情高涨的义务劳动中,已被重新修整,成了人民庆贺胜利的舞台。一切都昭示着,此时此刻中国已是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新中国诞生的消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传向世界各地。入夜后,参加开国大典的30万群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从天安门广场涌向四面八方欢庆胜利。真是五颜六色旗如海,载歌载舞人成潮。
此情此景,铭刻进大提琴演奏家黄晓棻的记忆中,即便已时隔72年,再回忆起开国大典的情景,94岁的黄晓棻仍然激动不已。
雷鸣般的欢呼响彻云霄
因为在开国大典前作为新中国派出的第一支出访团体,参加了在匈牙利举办的第2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宣传了获得新生的中国。黄晓棻和其他代表团成员一起获得了在观礼台上见证开国大典的殊荣。
“我很清楚地看着毛主席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黄晓棻说,主席站在麦克风前,用洪亮高亢的声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广场瞬间沸腾了!雷鸣般的欢呼响彻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满天飞舞……“我们在观礼台上兴奋得一直跳。旁边的苏联代表团也被我们感染,紧紧握着我们的手,拥抱亲吻我们,替我们高兴啊。”黄晓棻激动得手舞足蹈。
随后,毛主席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广场上震撼人心的呐喊声甚至盖过了隆隆的礼炮。
看着鲜艳的国旗,当时黄晓棻的热泪止不住地流下。“我们出国的时候还没有建国,没有国旗,只能打八一军旗,真是有些遗憾。现在,我们终于有国旗了,它升起来了,它是那么的漂亮!”黄晓棻谈到此事依然非常激动。
当天,在受检阅的飞机上,人民日报记者陈柏生从空中见证了开国大典盛况。她在报道中描述道:“四点三十分,北京出现在我们眼前。琉璃瓦的宫殿,红色的墙门,整齐的街道,这庄严的人民首都,今天被红色的旗帜所掩盖,愈加显得庄严美丽了。摄影机响了,天安门出现在机翼下面,数不清的红旗和黑压压的人群连成一片,地面的装甲部队正缓缓行进在司令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