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是什么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西周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西周社会联系紧密的两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显著特点。
西周社会的分封制主要表现为周天子分封诸侯建国拱卫王室,故又称之为封建制。周灭商后,为了有效管理被征服的广袤国土,周天子分封同姓兄弟和子弟、异姓贵族勋戚、臣服的异族首领为诸侯,前往指定地点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统辖当地的部族与人民。
受封的诸侯可将其封国内的部分土地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而卿大夫也可将采邑内的部分土地分封给士作为“禄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层层分封的格局,这就是西周社会的分封制。
西周分封制最重要的是天子对诸侯的分封,有学者认为,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采邑“主要都集中在王畿之内。畿外诸侯国一般很少在自己的封域内再为本国的卿大夫分封采邑”。这恐怕与当时诸国新建、地盘有限、人口稀少、国事粗简有关。
分封制的核心内容
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经过周初大分封,形成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各地诸侯共同拱卫王室的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王室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中央王国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同时,由于西周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为婚姻的姻亲关系,也使得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从强化中央集权及促进地方诸侯联系来讲,分封制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威胁中央王权的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