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分为哪几种类型
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根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分为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三种基本类型。
1.包气带水
从地面到地下水面(潜水面)之间的地带称为包气带或不饱和带,所含的非重力地下水,以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细水等状态存在。包气带水处在地表附近,受气候、植物生长、土壤的物理性质等影响较大,是不稳定的地下水源。
2.潜水
地面以下第一个区域性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重力水。潜水的表面称为潜水面,即地下水面。潜水面随地形起伏,不过潜水面的起伏要比地形起伏和缓得多。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缓慢流动,每天约数厘米或每年若干米。如河流切穿了潜水面,地下水涌出随河水排走。
潜水面和下伏隔水层顶板之间的距离称为潜水层厚度;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称为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随着季节变化而升降:雨季补给量大,潜水面上升,埋藏深度变浅,水量丰富;干旱季节则补给少,潜水面下降。因此在包气带与潜水之间,常形成一个暂时饱和带。
潜水分布广,埋藏浅,便于汲取,是人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当今人类的活动,如抽取地下水、挖沟改变地表排水系统等,都可能改变潜水面的位置和形状,甚至造成水质污染和地面沉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3.承压水
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承压水由于受上、下两个隔水层的限制,其深部在静水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水头压力。如打井或钻孔打穿上部隔水层,水便能沿着井孔上升,如果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承压水就自行喷出地表,成为自流井。
自流井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最适宜的构造类型为向斜盆地和单斜构造。自流水盆地可以分为三个区:补给区、排泄区和承压区。含水层中间部分埋在隔水层之下,两端出露于地表。含水层高位一端为补给区,低位一端为排泄区,中间是承压区。在补给区和排泄区之间地下水有水位差,产生水头压力,故在承压区形成自流井,在排泄区形成上升泉。
承压水含水层面积较大,水量较丰富,深埋地下,受地表影响极少,水质干净,成分、水量也较稳定,常形成自流井,故是非常理想的地下水资源。
水处理的原理
市民所使用到的自来水,都是先通过抽水设备,将地下水抽取到水库当中,然后使用地下水处理设备进行氧化,将水中的铁和锰以及氟全部氧化掉,再通过一定的压力,把水中已经氧化的物质进行过滤,这样就能够把水中的铁锰离子全部去除掉。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的地下水处理设备,但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梅花式的布点洒水,可以快速地控制滤料的激烈碰撞和摩擦,不但能够延长寿命,还能够实现反冲洗装置和二次排污的功能,最终到市民家中的水质是非常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