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0时区
0时区是一个划分界限,指的是西经七点五度到东经七点五度时区的零度中心线。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世界时区表是一只附加在表壳外圈、刻注有全球主要城市名称的时区环复合一只以24小时为周期旋转一圈的24小时显示环,两者互相对应,旋转表圈选定城市名称,内部机制即可带动表盘显示出城市的标准时间。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时,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分别是东十二个,西十二个,以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为零时区,向东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向西是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东区时间比西区时间早。
我国时区划分的变化
虽然我国横跨多个时区,但只采用了一个标准时区,这也是长期实践得来的结果。中美时区制度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区别。受制于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问题,美国的大城市和人口聚集区在中部和东西海岸;而中国的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绝大多数在“黑河腾冲线”以东。
现在我们谈到的“北京时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时间,而是以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的时间作为统一称呼的“北京时间”,用来指代适用人口密集的“东八区”时间。事实上,在“北京时间”之前,因为政治经济等多种原因,中国也划分过多个时区。
近代以后,沿海和长江地区被迫开放,贸易日益繁忙,来往的外国轮船越来越多,侨民和商客进进出出,需要统一标准时间为之服务,随之“海岸时”就诞生了。在沿海沿江的租借城市包括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均采用了“海岸时”。清政府灭亡后,为了方便规划全国时间,1918 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 5 个时区。
到了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原本的中原时间也调整为陇蜀时区。抗战胜利后,不少人从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回到原来采用中原时间的地区,都需拨动手表调整一小时,进而和当地时间相对应。
随着全国的逐步解放,原来 “中原标准时”称谓已不合时宜,实行统一时区也逐步纳入了日程。当时广播作为传播消息最快的通信工具,在报时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广播报时正好需要一个最能体现国家意志的新名称,“北京时间”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