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工业化的途径有何特点
中国现代工业化道路的特点: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具有非常明显的具体特征:近代化不仅受到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近代化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阶级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化问题
近代企业
(1)外商企业;鸦片战后出现;甲午战后发展(《马关条约》把办厂条约化、合法化)。对中国民族企业起着阻碍和客观促进的双重作用。
(2)洋务企业:六十年代开始;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其破产。是中国自己最早的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工业革命。其军事企业是封建性企业;民用企业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
(3)民族企业
①旧中国: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发展的春天。
②过渡时期(1949~1956年):合理调整工商业;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五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获得新生。
(4)官僚资本:以四大家族为代表,产生发展于蒋介石统治时期;建国初没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新中国的工业化
(1)七届二中全会:1949,最早提出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土地改革:1950,为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3)一五计划: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1957,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中共八大:1956,总任务: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基本建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中国近代工业化萌芽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催生了以引进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机器大工厂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建设,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在香港、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建设了一些近代工业企业,清朝官僚也创办了机器、武器、采矿、炼铁、纺织工厂,近代军事工业、重工业和民用工业得到零星的发展。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上海、天津、南京、无锡等地的工业初具规模,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行业涌现了一批民营企业。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建设了以掠夺资源和服务侵略为目标的煤矿、铁矿、钢铁厂。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共同形成了促进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尊重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有效协调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效率的不断提升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如同德国经济和能源部部长阿尔特迈尔在今年2月5日发布《德国工业战略2030》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将市场经济原则与积极主动的国家政策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已证明是最为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