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

唐姓的来源是什么

唐姓的来源是什么

出自祁姓与姬姓;其他姓氏改姓

唐姓的来源

出自祁姓

相传是出自于上古帝王尧的儿子丹朱,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在西周周成王时期,因为发动暴乱,而后被家住出去封号,遂带领子孙迁移临近西周都城丰镐的杜地为诸侯,或沿称唐氏,或称唐杜氏。

出自姬姓

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镇压唐厚叛乱后又改封自己弟弟叔虞为唐侯,所以,唐叔虞支系的遂以唐为姓氏,并时代使用。

其他姓氏改姓

历史上关于改姓为唐的有很多,譬如,三国时古羌人、元朝西域人以及清朝满洲八旗塔塔喇氏等氏族。

总结

唐姓的最早来源当出自祁姓,也称伊。祁氏,是陶唐氏的后代。据《世本》、《史记》《通志·氏志略》等文献记载,帝喾有四个妻子,生有四子。其中一个妻子为陈锋氏之一子,名叫庆都,生子名叫放勋,就是后来的帝尧,尧是放勋的谥号。帝尧起初被封为唐 侯,于是他在平阳建都,其地在今山西太原境。后来帝尧让位于舜帝。舜帝时,又封帝尧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到夏朝时,丹朱的裔孙刘累又迁到鲁县,刘累的子孙仍然有一部分人居守在故地。商朝时,改号为豕韦氏。周朝时又改为唐公。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动乱,周成王派周公灭掉唐国,将其地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并将唐公迁到杜城(今陕西长安),降其爵位为伯。唐国灭亡后,其子孙就以唐为姓氏。由于唐国位于晋地(今山西境内),故史称这一支唐姓为晋地唐氏。这是唐姓最早的一个来源。

周朝末年,又把留在鲁县的刘累后裔封为唐侯,负责对帝尧的祭祀,其地在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其后代子孙世代居于此地,遂以唐为氏。这也可算是唐姓的一支。其实,这一支唐姓与晋地唐姓是一个祖先。

唐姓的第二个来源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成王灭唐国后,把唐公之地转封给了他的弟弟叔虞(周武王之子,姬姓),号称唐叔。唐叔虞之子燮父的后代,后又被封于唐,其地在随州唐城县(今湖北随县西北唐县镇),地近于楚国,由于势力微弱,遂成为楚国的属邑。鲁定公五年,楚昭王灭唐国,其子孙遂以国为姓。由于这支唐姓位于楚国境内,故史称楚地唐氏。这是唐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除了以上几个来源外,还有几支唐姓来自于少数民族。据《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时,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邦国中也有姓唐的,如唐丛国。东汉永平年间,唐丛国与白狼国等一百余国,60O多万人臣服于汉朝,并进贡方物。后来蛮夷王唐缯等人率其部落17万人向内地迁移,汉政府给他们颁发金印紫授,赏赐甚厚。

相关推荐

  • 连篇累牍指哪一肖

    连篇累牍指哪一肖

    连篇累牍生肖,,生肖龙,属相,属龙,潜力,和睦,子孙,属鸡,摩羯座,最宜,属龙的人,生肖龙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出自《隋书·李谔传》。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 篇:古代把写有诗文的竹简,用绳子或皮条连在一起,叫做篇。连篇累牍指哪一肖连篇累牍指的是生肖龙。十二生肖的动物都包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不过要说最有文化的应该是龙,龙是古代华夏民族的图腾,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象征古代多个部落的统一和团结。生肖龙头脑精明,喜欢挑战,敢...

  • 于姓起源于那个姓?

    于姓起源于那个姓?

    于姓,科普,,于姓,北方,姬姓,恢复,兰溪,江都,西周,子孙,梅溪,原平,姬姓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获封于邘国(河南),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苏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

  • 赖姓的来源

    赖姓的来源

    赖姓,来源,,赖姓,姜姓,怀德,姬姓,神农氏,台北,百多,长子,康堂,林口,赖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赖姓来源主要有三:出自姬姓,以国为姓;出自姜姓,以国为姓;少数民族改姓。郡望主要有颖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等,堂号主要有南康、五常、报本、怀德、积善、思敬、水声等。姬姓赖氏源自黄帝,出自国名。姜姓赖氏源自炎帝,亦出自国名。先秦时期,赖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

  • 古代中国的教育特点是

    古代中国的教育特点是

    古代中国的教育特点,,学校,子孙,等级,经济,中国,系统,知识,结构,礼记,西周,古代教育的特点:一、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二、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三、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四、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五、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系统。中国古代教育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教育思想、教育...

  • 陆游沈园二首中惊鸿的典故出自

    陆游沈园二首中惊鸿的典故出自

    陆游沈园二首,惊鸿的典故出处,,沈园,唐氏,第一,嬉水,寺南,自慰,听觉,视觉,六十八岁,壁间,曹植《洛神赋》《沈园二首》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组诗作品。这是作者在七十五岁重游沈园时为怀念其原配夫人唐氏而创作的两首悼亡诗。第一首诗写触景生情之悲。陆游《沈园二首》中“惊鸿”一词出自曹植《洛神赋》的“翩若惊鸿”。“翩”字是说鸟儿轻盈疾飞的样子,在塘畔河边捕虫捉鱼之鸿,用翅膀奋力拍打,以防自身掉落水中。嬉水疾飞即称“翩翩”。将美女轻盈体态喻作翩翩疾...

  • 诗经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诗经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诗经,朝代,,结构,世纪,字词,位置,西周,反复,用于,篇章,作用,对象,无法考证具体是那个朝代的作品《诗经》 ,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诗经无法考证具体是那个朝代的作品。因为跨越时间太长,而且《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但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

  • 陕西哪里是西周发祥地

    陕西哪里是西周发祥地

    陕西,西周发祥地,,宝鸡市,气候,西周,渭河,降水量,南屏,环山,春季,温热,第二,陕西的宝鸡市西周从周武王灭商到幽王亡国, 共传12王11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京(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成周(河南洛阳),宅兹中国、大封诸侯。陕西的宝鸡市是西周发祥地,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历史悠久,是宝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宝鸡宝鸡古称陈仓,典故“明修...

  • 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字指的是什么

    诗经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火字指的是什么

    蚂蚁庄园,,农历,狩猎,星座,活动,西周,评价,文王,时代,彬县,旬邑,星座名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处:《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农历六月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后逐渐偏西下沉,故称“流火”。 指夏去秋来,天气转凉。现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因人们误把“七月”理解为公历7月,把“火”理解为火热)。《国风·豳风·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毛诗序》认为它的主题是“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

  • 二十四朝代顺口溜是什么

    二十四朝代顺口溜是什么

    二十四朝代,顺口溜,,三国,西周,中国,东周,皇朝,春秋,东晋,北魏,后西,名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昊,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二十四朝代顺口溜是: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昊,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其中三国是分曹魏、蜀汉、东吴。南朝又分宋、齐、梁、陈。北朝分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和北周。宋分北宋和...

  •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

    忠厚传家久下一句是什么

    忠厚传家久,对联,,三槐堂,开封,三株,子孙,城东,故居,德元,泛滥,宋都,京城,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诗书继世长,这是一副对联,横批是修善修德。这两句话源自于苏轼的三槐堂铭,讲的是三槐王氏的忠义事迹,王旦翻修故居时遂请苏轼作三槐堂铭,以此勉励后人、效仿先祖忠厚品行。忠厚传家久不是一句虚言,王氏作为官宦之家,世代为官清廉、忠厚,从王言、王彻、王祐、王旦、王巩等几代人做官都是清正廉洁、忠厚老实。比如,王祐劝杜重威效忠朝廷遭贬谪,却依...

  •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节日,,壮族,国务院,五色糯米饭,农历,青年,三月初,北方,项目,子孙,文化旅游,上巳节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每年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华夏子孙都会来到黄帝故里新郑市寻根拜祖。《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