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庙会庆典活动
金乡的一些民风民俗如前所述,首先是与祭祀抗倭阵亡将士有关。群众的凭吊活动旧时有元霄节护城河上放河灯、放海灯;清明节,有城皇爷下殿,鸣锣开道,火铳震天,威严肃穆,至义冢地前设案祭祀,回城又绕金城街路“清道”,恭敬而隆重。
自明初建金乡卫后,遗留下来一年两次的庙会的风习。时间为春耕前的清明节和秋收后的九月半。两次庙会,城内张灯结彩,争奇斗艳,同时进行物资交流。
清明的庙会,以城皇庙为中心。庙会前后三天,城内热闹异常。街上游人看游行、购物、小吃,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医卜星相、江湖术士、三教九流也赶来凑热闹。西洋镜、木偶戏、猴戏、卖膏药、变戏法、拳术表演,应有尽有,各尽所能,吸引游人争相欣赏逗乐。
九月半庙会,虽相传是庆贺东门大庙英烈大帝的生日(九月十五),但也已溶入了民间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与清明节一样也是人流如潮,也有物资交流。此外,最令人感奋的是下午和晚间,“四门”均有拿手节目。历来的习惯是东门拔大龙、南门是扎大凤、西门抬高阁、北门舞狮子。
这风习一直流传至今。每逢金乡的重大庆典活动,如建成城六百周年,商标节,直至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喜的日子,皆出现了龙凤呈祥和抬阁舞狮的历史遗风。龙身制作分 3节,长24米,高 3.5米;龙嘴长 3.25 米;宽 1.9米,口中龙珠转动,喷雨吐雾。两支龙角长各 3.6米,龙眼光线可射 20多米,龙颈周围 7.2米,龙鳞黄蓝相间,莹光闪闪。龙的背脊及腰腹下分布着八仙、牛朗织女等神话人物。这些人物生动传神,由10个马达带动旋转。龙全身分布着大小彩灯1200盏。
凤高约5米,身长约4米,两翼平展宽约8米,尾羽长约8米。凤嘴衔花枝,脚踏白云,凤身以肚金背绿为基色,羽翅五彩纷呈,彩灯环绕。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是龙的传人。龙凤是吉祥之物。龙腾中华,凤舞神州。
扎龙扎凤,是金乡人的传统技艺。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工艺中,加上一些现代的科技手段。
抬阁也称高阁,庙会或庆典活动时,各门皆有,西门为最。高阁下盘是坚固木架,中竖铁骨为龙心,直立三层,由高而低分别称上盘、中盘、下盘。每盘由十岁左右的孩子装扮成戏曲中的人物。各盘约三、五人。或坐或立或转动、翻腾。孩子在四五米高的上盘做各种看似惊险的动作,实际上均有难以发现的巧妙的安全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