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家庭婚姻
壮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个别一夫多妻的情况。家庭喜三代同堂。儿子婚后有能力就另盖新房分居,父母留最小的儿子在老屋安家。小儿有孝养父母及继承祖房的义务和权利,其他财产则几子平分。村寨中家族观念很强,只要听到祖辈弟兄居住在哪里,再远都要攀亲联宗。寨内仍有族姓残余,如果某家先来“安寨”,传统上就尊这姓的长辈为村寨的“长老”,拥有调解纠纷、主持祭祀活动等权力。同姓有家庙(祠堂),立有齐集同姓献祭及上祖坟的族规。
壮族实行封建包办婚姻。土佬人聘媒说亲称“送打狗菜”,订婚称“吃小酒”,彩礼称“奶银钱”。订婚由媒人率领男方亲友六七人将“奶银钱”、酒菜、衣服、首饰送到女家,另送岳父母衣服各一套,同时议定婚期。娶亲时若新郎出门在外,可由媒人携公鸡一只代表新郎娶亲。新娘入门要“拜家堂”(祭祀祖宗),其余仪式与汉族同。招赘习俗亦与汉族同。有“转房”习俗,即兄死,弟未成亲,嫂可转为弟妇。50年代中期,包办婚姻多为自主婚姻所取代,但“送的狗菜”、“吃小酒”习俗如故。“转房”习俗消亡。招赘习俗仍存。70年代,部分青年结婚礼仪从简,有到昆明、个旧等地“旅行结婚”的。80年代,旧俗复苏,女方索要彩礼一般均在三五千元。
侬人聘媒说亲与土佬同。订婚称“吃糖水”,媒人送彩礼至女家时,女家以糖水、米花、甜饵丝等款待。结婚时,新郎、陪郎到女家迎亲,女家紧闭大门,陪郎用粑粑、红糖和少许银钱(称撬门杠)由门缝中塞入,始开大门,设宴招待新郎一行。宴毕,陪郎与新娘的女伴隔壁对歌,通宵达旦。次日,新郎向岳父母及新娘的长辈敬酒后迎娶新娘归家。土佬、侬人娶亲时均忌亲友中的孕妇看望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