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的婚丧礼仪
海陆丰介于潮汕及客家地区之间,俗称“半山客”。尽管海陆主人自称“福佬人”,但由于地缘的关系,不少礼仪习俗与潮汕不大不同。最奇特的是,海陆丰人的婚事办得像丧事一般。
海陆生女儿出嫁,同寅姐妹都来作伴,唱了三夜哭嫁歌。临嫁前夕,母亲嫂子等女眷也加入哭嫁的行列。上花轿(上车)时,一家人哭哭啼啼,号啕如送丧。而新娘的打扮,却是一身白衣白裙。手持雨伞,俨若孝妇样子。
潮汕人一般不哭嫁。新娘的妆扮,是一件蓝衫,一领乌裙,一双乌布鞋。清代以前,新娘头上要戴“髻”,是金属制作的,极其精美,有好几斤重。有一首潮汕童谣唱道:“五月扒龙船,扒对阿兄门脚过,阿兄插红花,阿嫂戴金髻”。这红花金髻,正是新郎新娘的装扮。有些老妇人说,做新娘那一天,几斤重的头饰花钿戴在头上一整天,戴得头昏目眩。当然,这不是穷人家的排场。民国时期,盛行“文明花”,是用纱布做的,形状像今天的婚纱, 一朵牡丹形花冠戴在头上,两片粉红色薄纱“半遮面”,轻巧得多,还可以租用,故一般人都用得起。近年却兴起复古风,港台地区新郎新娘都“插红花”、“戴金髻”,像演《京城会》。
潮汕新娘到夫家第一件事,便是进房换衣换鞋,然后才可与公婆捧茶。换下来的“上轿衫”、“上轿鞋”,只能留作纪念,再次穿嫁衣。意味不吉祥——要重嫁。至于那领乌色百褶礼裙,逢拜神时,平时可穿用。今天,潮汕新娘子已不系乌裙子,但许多人仍珍藏上轿衫和上轿鞋。海陆丰的新娘子,一进夫家也要脱下素服,换上花衣裳,然后拜神敬祖。那身素服,以后家中有丧事时才用到。
海陆丰人嫁女,要一班兄弟姐妹伴嫁,“掼油舅”、“布袋舅”、“伴姨”之类一大群。“掼油舅”要嫡亲弟 弟,没有亲弟,退而求堂弟。中午宴席,“掼油舅”要坐上位。晚上静悄悄,不闹洞房。从民众心理来看,海陆丰人认为,嫁个走仔死个女,只求她一心相夫教子,不走回头路。
潮汕人从前也有“掼油舅”,也有个别地方出嫁前要睡草铺,像死囚一样,上轿前吃三碗菜等例俗;但一般来说,都办得热热闹闹。年轻姐妹也决不会随嫁当伴娘。“缀人去嫁”,对潮汕姑娘来说,是件不光彩的事。
海陆丰人办丧事像办喜庆般的歌唱,吹吹打打放鞭炮。只不过,新娘进门所放的鞭是成串的;送葬上山,一路上所放的鞭炮是拆开的,一粒粒地放。还有唱曲做戏,大家看得美滋滋。全村的人也毫不避忌,男女老少,都来大吃大喝几天。彭湃同志当年是将它当成恶俗来批判的,所以在诗中写道:“无道理,死了一个人,吃饱通乡里。” 风俗是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海陆丰人把丧事当喜事办,是基于死后灵魂升天,免去尘世劫难的心态。奔丧热热闹闹,可减少丧家失去亲人的悲痛。从这一点来看,婚丧错位的现象便可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