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巫音
湖北保康县巫音(呜音)调是荆楚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是随着楚国的兴起发展而由民间走入宫庭的音乐。巫音调演奏乐器由马锣、小锣(包锣)、战鼓、小钗、大钗(俗称叶子)、长号、唢呐2支(比现通用的粗长)组成,由5人或6人演奏,巫音调的主要表现器乐为唢呐。古时演奏者坐在宫庭遥池对面的云台上,故称“云台师”。
巫音调在楚国时期被奉为国乐,主要用于表现祭祀、祭祖、祭火种(相传的楚民族祖先),现在民间适用的场合为白事、搬家。巫音调的主要特点:一是幽暗、诡谲、较神秘;二是音调上,唢呐演奏八孔音时发出的呜呜之声(故称巫音亦呜音),揉音(即闪音)较多;三是结构原始、粗犷。
巫音调随着楚国及楚文化的衰落又逐渐流入民间。1987年,县文化局,文化馆及武汉音乐学院专家到保康县进行挖掘整理,巫音调曲目60个完整记录下来,拍摄了演奏照片,画了演奏器乐图解,整理编入《保康民间唢呐锣鼓曲》第二集,同年,保康巫音调全部曲目被《中国民间三套集成·湖北卷》收入出版,将保康巫音调单列为省民间器乐界的13类(此前全省器乐只有12类)。确立了巫音调在全省音乐界的地位。
唢呐巫音演奏最完整的叫王述金, 男,现年47岁,家住保康县马良镇十字冲村, 自幼随父学习演奏巫音调技巧,现从事演奏达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