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木屐
木屐,即用木头制成鞋底的钉鞋,在上杭城乡偶尔还能看到一些中老年人穿着它去散步。旧时客家人有穿木屐的习俗。
客家人穿木屐,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多年前,有个客家农民为在水田插秧时双脚不往下沉而制作了“田木屐”。较大的屐板上穿有绳带,行走时用脚趾钩住绳带,这种“田木屐”被认为是后来木屐的雏形。而现在的木屐,屐面上的花样越来越多,屐底却越来越单调,难有屐齿,越来越远离木屐本身,而近似于木底凉拖。
旧时的上杭客家人常穿“木屐”,主要是因为该地处亚热带气候,夏长冬短,气温高,雨季长,春夏间高温多湿,酷暑里常有急雨,穿着木屐可避湿,而木屐多有屐齿,相当于最原始的高跟鞋,幽深小巷子,穿上它,脚与地面隔出一段距离,不仅走路的时候别有风情,而且湿气也不那么容易入侵。若是洗澡后穿上它脚即刻就干,尤其适合于夏季纳凉,故人们喜欢穿它。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闽西客家人多穿木屐,城镇多有专营木屐生意的店铺,生意兴隆。木屐刷上油漆,男的穿黑色的,女子穿带花的。它既防水耐用,又美观大方。后来,随着制鞋业的发展,各式海绵、泡沫拖鞋代替了木屐。近几年,客家人又有不少人穿起了木屐。据穿木屐者说:“春夏期间穿木屐干爽、凉快,走路时穿木屐不会像穿拖鞋那样把湿沙拖起溅污裤子,同时不会因潮湿生“脚气”等皮肤病,在春夏多雨的季节更显示穿它的许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