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礼仪习俗
礼仪是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它可以起到联系感情、促使团结进取的作用,但其中也有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有铺张浪费之嫌,这是不足为取的。
婚嫁先是订婚,旧时订婚叫“发庚”、“发八字”,一般小儿生后就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订立婚约。将男女方出生的年、月、日、时,以干支(共八个字)写在庚书上,一式二份,互相交换,各执一纸。结婚择良辰吉日,结婚前一、二天,男方向女方送去“边猪坛酒”、抬盒(衣物菜食),称为解礼,女方向男方回送自做的布鞋,男方家里有几个人就做几双。结婚这天,男方抬花轿,双吹双打(两只唢呐两面大锣)到女方迎亲,新娘上轿后用对联封轿门,男女方各写一联,要求对仗工整。新人进屋后夫妻双双拜堂,先拜祖宗,后拜翁娠,再拜伯叔兄嫂及亲戚中的尊者、长者,凡受拜者必须拿出“拜茶钱”。与此同时,还向围观者散发米泡、喜糖。拜堂后,新娘由牵轿娘和新郎引入洞房。新婚之夜,城乡均有闹洞房的风俗,习称“新婚三日不分大小”,长辈晚辈济济一堂,喧闹欢笑,调考新人,直到深夜。婚后第三天,夫妻双双到女方家省亲,称为“回门”,去时女在前,回时男在前,当天去当天回。解放后,提倡男女自由恋爱、新式婚礼,废去不少旧的繁礼缛节。近年,有些旧的习俗如“采礼”等又渐渐兴起,“土洋结合”,婚事规格越办越高,是不宜提倡的。
生育旧时,婴儿出生后,有报喜、做九朝、做满月、抓周(周岁)等庆贺活动。报喜时,小儿父亲于小儿出生后即带酒一壶、鸡一只(生男带公鸡、生女带母鸡)到册儿外婆家报喜,外婆家则回报一只鸡(生男用母鸡,生女用公鸡)给婴儿父亲带回。婴儿出生第九天做“九朝”,接家家(外婆),其他亲友也携礼赴宴,礼品多为面条、食糖或其他营养品,外婆的礼品最为丰盛,有摇窝、枷椅、衣帽、鞋袜、红蛋、红糖、大米,称为“送粥(祝)米”。婴儿出生后一个月做满月看“月母”应选在上午,下午去则不受欢迎,怀孕妇女看“月母”不能脚踩“月母”的门坎和进入其房内。小儿满周岁行“抓周礼”,父母请亲朋吃糍粑。因为这时小儿能手抓东西,牙齿已长齐能吃糍吧。
寿庆旧时,“父母在,不庆寿”。庆寿,有“男做虚(提前一个年头),女做实”的习惯。一般60岁开始做寿,有的子女已成人的50岁的开始做寿。做寿时放鞭炮,设筵席,挂贺匾,有的富家还张灯结彩,搭台唱戏。解放后,做寿一度停止,近年又开始恢复,摆筵席,上生日蛋糕、点生日蜡烛、唱生日快乐歌,或在电视台点播节目,耗费越来越大。
丧葬旧时死了人,有报丧、下榻抹澡(从床上移尸地上,并象征性的给死者洗澡,孝子要喝洗澡水)、入殓、设灵、做斋、送葬、土埋做坟等程序。死者出殡前,亲友、邻居等到死者家中吊孝,坐夜守灵。守灵时,孝家请来歌师唱坐夜歌,所唱内容主要是死者一生的经历(歌师现编现唱,哀婉凄凉)和历史传说故事,如杨家将、董永卖身、英台哭五更和孝经等。送葬时,儿孙晚辈穿孝服、拖长号(白布片)、持哭丧杖,送至中途打锣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