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又闻端午粽香
端午节快到啦! 仿佛又闻到了端午的粽香。
儿时的端午节伴随着思念屈原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滔滔的江水带着人们送给先人的米棕和雄黄酒,更带去对先人的崇敬,源源流长。
今天,记忆的闸门又一次打开,我仿佛又回到童年的岁月里。
儿时家中光景不是太好,一家6口人就靠母亲一人挣工分,分到的东西根本不够吃,常年很少有几天能吃上白面馍,肉一类的更是不敢奢望,能吃饱就知道什么才叫香。能吃上一丁点油,足亦让你香上很长一段时间。对与我们小孩子来说,就盼望着过个年、过个节什么的,只有这时才能吃上一些平时一年都吃不到的东西。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农村又叫“五月当五”,在我们农村老家,过这个节还有很多讲究,这天一大早,大人们就把头天采来的艾条插到门口,当时由于年纪小,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就知道好奇,听大人们说这东西可以辟邪,驱鬼怪,当时就信以为真,不敢碰门上的艾条,现在想起来挺可笑的,孩子的思想就这么单纯,可爱。
插完艾条后,家里的大人就开始做早饭,这天的早饭很“丰盛”,光鸡蛋就煮了满满的一盆,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虽说平时就靠鸡蛋换点油盐什么的,但到端午节这天,鸡蛋是可以随便吃的。除了鸡蛋外,就是煮上很多大蒜头,说吃这东西也可以驱灾辟邪,于是我们就拼命的吃煮熟的大蒜,直吃到胃里利心,不想吃,但就是这,平时也不是让你随便吃的,只有过节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粽子更是很少吃,我父亲在县城工作,到端午节时还能弄点糯米,但是也是少得可怜,母亲就找来一些竹叶,给我们包上几个粽子让我们品尝,那时根本没有白糖、蜂蜜,但吃起来还是那么香。
到了晚上,母亲就把我们兄妹几人叫到屋子里,拿出一小瓶东西,在我们的额头、鼻孔、耳朵,肚脐处涂抹,听说这东西是雄黄酒,作用也是辟邪,不管那么多,只要是辟邪,什么都可以,也没有过多的去问,那时农村老家家家户户都给自己的孩子抹雄黄酒。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书上看到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才知道辟邪是一种传说,真正作用是为了使人身体健康,不让害虫侵入人体内。这也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的关爱。
我们农村老家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缝制香布袋,到了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家里的大人们就会找来平时做衣服用的剩布头,缝制十分精美的香布袋,里面填上一些香和棉花,让小孩栓在身上,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她们手巧的就自己缝制,缝制的香布袋相当的精美,有时还专门在我们男孩子面前炫耀,我们有时趁她们不注意,上去就抢她们的香布袋,抢到手后撒腿就跑,把女孩子气地直哭,想想一个香布袋也值不多少钱,但是就是图个高兴。
大人还会在端午节这天给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绑五彩线。说这东西也可以辟邪,不能随便乱扔,只能扔在下水道或者下雨天扔到河里,这样就不会被毒蛇毒蝎等毒虫伤害,扔到河里,也意味着疾病被河水冲走,从此孩子就可以健康平安地成长。
端午的习俗虽然很多,无不包含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我就是在这种关爱中成长起来的。
转眼间,端午节来到了眼前,粽子的制作是越来越精美,但端午的气氛亦愈来愈淡,屈原的身影离我们越来越远,儿时快乐的时光只能在回忆中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