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俗
上海地处江南,因此,上海的民俗与江南其他地方有不少相同之处。上海 开埠以后,日渐成为一个江海通津、人烟稠密、华洋杂居、五方杂处的城市 ,又给原有的风俗增添新的内容;上海风俗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除夕和春节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阴历一年最后一天或这一天的晚上,故又称" 大年夜",除夕的"除字",愿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岁除"。按旧俗腊 月二十三日为灶日,应祭灶君。腊月二十四日为小年,从这天起直到除夕, 家家都要打扫卫生,购置年货,农村要杀猪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种点心。 腌制各种腊味。另外还要贴年画。城里人则往往买些水仙花、腊梅、天竺等 插在瓶中以增添节日气氛。当夜幕降临时,合家团聚,吃年夜饭,又叫团圆 饭,席上菜肴一般是十分丰盛的。夜间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观看电视节 目,名曰"守岁",当新的一年钟声敲响时,霎时鞭炮齐鸣,迎接新春。春 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一片喜气洋洋。农历正月初一,是我 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人们都穿戴整齐的衣冠,依着长幼的辈分,合家 向长辈拜年,平辈间相互拜年。长辈还要给孩子们送红纸包的压岁钱,祝贺 他们又增加一岁。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亲友拜年,现在通讯发达 了,不少人都利用电话拜年。初五,不少人都买了活鲜鲤鱼"接财神"。因 "鲤"和"利"读音相近,再因从水里抓出活鲤鱼穿丝绳贴红纸的时候,头 尾翘起,象大元宝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热闹,往寺院进香或逛庙市 者络绎不绝。商号店铺在初一到初三都告停业,叫做"封关",有的停业到 初五,这是一年中职工们唯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财神,晚上吃财神酒。
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这天晚上称元霄。闹元霄算得是件盛事,一般白天吃 馄饨,晚上吃汤圆。元宵节,在旧上海城内外好几处闹市搭起高大灯棚,各 种花灯聚集一起,蔚为壮观。黄浦江上樯帆林立,船只桅杆上挂起了灯,遥 望似繁星闪烁。在郊野田间同样到处挂灯,称作"望田灯",也是预兆五谷 丰登之意。"耍龙灯"是郊县一项热烈的节庆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带 尤盛,表演时伴以十番锣鼓,有时数十条龙灯相会表演戏龙珠。妇女们在元 霄还要"走三桥",据说在月色皎洁的晚上走过三座大桥,便可终年除却百 病。旧上海城内城外,水渠纵横,桥梁很多,走过三桥是很容易的。而当时 去小东门外走一走陆家石桥的人就格外多的了。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称角黍,门上都要挂上菖蒲、艾蓬、 蒜头,意为"避邪"。正午饮雄黄酒。以苍术、白芷、芸香等药物烟熏市内 。以雄黄抹在儿童额上,用来祛湿解毒,消除秽气,意味着安度炎暑,不染 疫疠。当令的食物是粽子、枇杷、黄鱼、大蒜。端午节令人最感兴趣的是看 龙舟竞渡,过去在黄浦江上的龙舟,多数是从南翔、黄渡等处借来的。
中秋节
农历八月初八,是赏月季节。家家赏月至深夜。人们出游看月华,称作" 走月亮"。旧上海很多人喜欢到小东门外陆家石桥观赏桥下月影荡漾。"石 梁夜月"便是"沪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东城观 江潮,也有人到浙江海宁去观潮。近年来,还有不少人观看"上海桂花节" 的各种表演。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阳糕,糕上插小彩旗以祀神佛。嘉定 和川沙高桥等地则制松糕,都是应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酿酒,人们畅饮重 阳酒。这天为应古时桓景登高避灾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举,松江佘山及 豫园大假山都成为登高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