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哈密传播的终止
佛教传入新疆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公元1世纪前后。而传入哈密地区,则相对稍晚一些。但因哈密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所以佛教非常隆盛,佛寺建筑林立,香火青烟不断,晨钟暮鼓声震大漠,高僧接踵而来。特别是哈密白杨河一线的佛教寺院群落,虽然历经沧桑,至今仍呈现出当年宏大的规模,让人联想佛教兴旺时期的繁华景象。
自佛教传入哈密以后,当地的突厥、回鹘(畏兀尔)、蒙古及汉族,都是佛陀的虔诚信徒。白杨河最大的佛寺建筑(今称台藏)就是高昌回鹘王国时期,由居住哈密的回鹘信徒所建。高昌回鹘王国将佛教尊为国教,上自宫廷下至百姓,举国奉佛。哈密是回鹘王国属地,受佛教浸染,概莫能外。
唐太宗贞观三年,唐僧玄奘赴印度取经途经伊吾时,曾投宿一寺,“寺有汉僧三人,中有一老者,衣不及带,跣足出迎,泡法师哭……”“自外胡僧、胡王悉来参谒。”这些史料说明,当时哈密的佛寺内,不仅有内地来的汉僧,而且也有当地僧侣。伊吾“胡王”也来参谒唐玄奘,就证实了当时在包括伊吾在内的高昌回鹘王国领域中,佛教的确是举国上下一致信奉的宗教。
13世纪下半叶,意大利旅行家路过哈密时,见到“居民皆是偶像教徒,自有其语言。”当地民族均是佛教信徒。元朝时期,哈密畏兀儿佛教徒中涌现出像必兰纳失里这样著名的佛教职翻译家,他曾奉旨代替元成宗在广寒殿受戒出家,足见其佛教经典修养之高超。
15世纪中,伊斯兰教虽然传入哈密,但哈密的佛教势力仍很强盛,佛教徒数量众多,明廷于是设立佛教管理机构“僧纲司”,管理哈密卫的佛教事务。明朝还分别任命僧速都拉失和僧太仓先后出任哈密卫“僧纲司”都纲,曾授给“敕命及印”。
这一时期已有哈密畏兀尔人改奉伊斯兰教,如忠顺王哈力苏丹在1439年就已信仰伊斯兰教,但其弟继位后却不称“苏丹”,“又建佛寺”,说明哈力苏丹之信奉伊斯兰教仅为个人之事,其家族中其它人仍信佛未改。其后至15世纪末叶,明廷封授的哈密忠顺王罕慎(畏兀尔人)以及蒙古族的忠顺王陕巴,都是佛教徒。
16世纪初,哈密几乎全盘实现伊斯兰教化,佛教随之退出这一地区。
清朝统一新疆后,佛教又众内地卷土重来,清政府适应佛教徒需要,在哈密和巴里坤广建佛寺。一些高僧法师在各佛寺、会馆驻持,哈密还成立了佛教会,管理佛教事务。清末民初哈密佛教虽然又一度兴盛,但已是强弩之末,接近尾声了。
1949年以后,哈密和巴里坤佛寺的和尚相继去世,佛教会自动解散,佛教寺院陆续被毁,佛教活动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