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建筑:锡伯人的住房多是座北朝南,通常是三间(或五间),用土坯筑成;两边有杂物间,也有修建成厢房的;房前屋后有菜、果园、畜圈和小围墙。住房一般中间是堂屋,西边的大间供长辈居住,东间一般是子媳的居室。冬季烧暖炕。锡伯人仍保留着在东北生活的习惯。
服饰: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男子内穿襟小白褂,外穿长袍(冬天为棉)。个别人还套马褂,脚穿白袜、布鞋,扎裤脚口,头戴礼帽。
围猎:是一古老传统现很少举行,而捕鱼却成了他们有趣的活动 。每当捕鱼季节,他们带杈拿网纷纷来到伊犁河上,一显身手。鱼肉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常常以鱼汤和高粱米饭同吃。他们把多余的鱼腌制成"腊鱼肉"留作冬季食用。
饮食:锡伯族的日常主食每天都离不开发面饼,这是锡伯族的特有风味小吃。另外还有锅盔、昆布额分、索络霍额分、百层死面饼、果子额分等都是锡伯族的特色风味小吃。
锡伯族的清明节一般在农历三月过一次,但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的锡伯族人每年要在农历三月和七月过两次清明节。过节时,人们分别用鱼和瓜果祭供,所以分别称为鱼清明和瓜清明 具有民族特色的"抹黑节"是在农历正月十六日。人们清晨起来,把准备好用来抹黑的布或毡片带上,挨家挨户,不分男女老幼互相往脸上抹黑,据说这是请求五谷神免掉庄稼的黑穗病,保证丰收。
锡伯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杜因拜专扎坤节",也叫"四一八"节。其来历是锡伯族历史上的西迁。1764年4月18日,沈阳等地的锡伯族官兵及亲属共3275人受朝廷调遣,去新疆屯垦戍边。历经了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才来到伊犁河畔建立新家园。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锡伯族同胞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赶庙会,唱山歌,举行各种文体活动。节日这天,家家都要把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丰盛的食品,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一起,弹起"东布尔"(锡伯族的一种乐器),吹起"墨克调"(锡伯族的一种曲调),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贝勒恩",来庆祝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此外,还要进行摔跤、射箭、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