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那“过年”中的传统文化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拜年》(明)文征明
“过年”是全家团聚的期盼时刻;“过年”是购买年货后满载而归的喜悦;“过年”是大人小孩贴窗花和春联的欢喜;“过年”是鞭炮划过夜空中五彩斑斓的闪光;:“过年”是农村人家粮仓里沉沉下垂的谷穗;“过年”是城里人相互馈赠喜气的场面。……
“年”这个汉字在《尔雅·释天》中的解释“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中,可以看出更像农村人的生活。虽然“年”本身的故事中是一只怪兽,但是当它侵扰人类的时候,中国远古人类就已经知道在门户上张贴红色门签、福及对联使“年”畏缩后逃回到了海里,其实这个做法很符合动物行为学的道理。人们为了彻底地赶走“年”要经过“守夜”,于是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诉说衷肠,把春夏秋冬的经历和感受在这个除夕之夜中畅谈,享受着丰衣足食后的安康生活,也坚信只有家庭的温暖和团结才能战胜怪兽“年”的侵扰。
其实最有“过年”习俗还是在农村,山东是儒家思想起源的地方,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在山东人心中有着那样深厚。从腊八开始农家人就为“过年”忙碌着,泡制腊八醋用来“过年”吃饺子,在这个节日中有俗语:“谁家烟先冒烟,谁家高粱先红尖”,也许是为了来年的好收成,农家人总是用祷告和期盼来早早地熬粥,把一年的祈望又寄托在了天地之间。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就有“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腊八过后就开始了“过年”的味道了,许多年货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置办,其实在购买年货的过程中人最能体会一年的辛苦的收获,那种成就感是任何时候不是能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述的。
艺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