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艺术——音乐
民间歌曲:有山歌、风俗歌、猎歌、儿歌、催眠歌,以及宗教歌曲等。
山歌:音乐具有抒情性质,内容广泛,多为独唱;情歌中有对唱。山歌的节奏较自由、曲调依字行腔,一曲多词。反复演唱时,词曲略有变化,句尾常运用颤音唱法。常用五声音阶徵调式,调式支柱音为上方大二度和纯五度。
风俗歌:包括过年调、贺新房调、婚礼调、丧事调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只限于丧事调)、齐唱、领唱加伴唱(常伴随一平行四度曲调)3种。
猎歌:基诺族喜爱狩猎,猎获后唱歌以示庆贺。演唱时多敲击具有不同音高的竹筒为伴奏,又称“竹筒调”。曲调有:走路调,在狩猎归途中唱;回家调,在回到家中邀请邻居共享野味时唱。
儿歌:曲调活泼,节奏鲜明。多为齐唱,载歌载舞。
催眠歌:除用以哄慰孩子入睡时唱外,多为父母远出时嘱咐在家孩子时唱。
民间乐器:基诺族的打击乐器还有大鼓、铓、钗,弦乐有三弦、二胡,管乐有竹笛、口弦、箫竽。
敲竹筒:基诺族的敲竹筒,是用长短不等的青竹七筒,一头就竹节做底,另一头削面斜口,在筒身的一侧开一条约五厘米的小槽。槽靠近筒底音高,离得远音低,竹筒越短音越高,越长音越低。不削皮的音高,削皮后音低。七个竹筒能敲出三种调子。第一个敲得最急,其它根据调子的不同而依次缓之。
敲竹筒这一风俗的历史可以追索到很远的古代,它跟先民们的狩猎有密切关系,当时,打到野猪、马鹿等大野兽,敲直径大的一套竹筒;打到麂子等小野兽,敲直径小的一套竹筒,打到野牛两套一起敲。所以人们能从竹筒声中,分辨出是打到了什么样的野兽。
底特:弹拨乐器,木制,圆鼓形音箱,蒙以蛇皮、蛤蟆皮,或竹笋外皮,张二弦,用以伴奏歌唱。
毕吐噜:吹奏乐器,竹制,管开2孔 ,直吹。此外还有口簧、大鼓、竹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