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为就是指不与人民争利
老子《道德经》
圣人的角色定位是身后处下,个人修养是知足廉洁,在处事上则是无为而治,无为之为。
一、圣人处无为之事
对于统治者这个范畴,老子称为侯王。侯王一切的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为,这种为必然是以牺牲人民的利益为代价,同时这种为必然也会引起社会的矛盾和动乱,老子说:为之者败之。(妄为就会失败)侯王被欲望驱使,执着于权力、财富和情色,这种执着必然远离自身的身心完满和社会的和谐,老子说:执之者远之。(执迷反而失去)而圣人是侯王的完满化,圣人则超越了个人的欲望和利益,侯王是为和执,圣人是无为和无执。为是针对行为而言的,执是针对观念而言的。不为自身利益而为,不与人民争利,这种无为就能保障人民的利益,也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社会就实现了和谐,老子说: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不妄为就不会有失败)圣人少私寡欲,不执著于欲望,不纵欲,其精神修养必然会得到人民的景仰,老子说:无执故无失。(不执迷就不会有过失)圣人坚持无为、无执是善始善终、始终如一的,这种坚守就成就了圣人本身精神的完满,同时也成就了社会的和谐共生,人民的利益就得到了保障,老子说:临事之纪,慎终如始,此无败事矣。(行事的总则,就是把结果当成开始的状态对待,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情发生。)圣人无执就是不欲,不欲不等于无欲,无欲是禁欲,不欲是不主动去满足和张扬欲望,肯定了合理的欲望,既不是禁欲也不是纵欲。圣人把不欲作为一种坚守,那不欲本身也是一种欲,所以非要说圣人有欲,那圣人欲的是不欲,以不欲为欲。圣人以身心为重,因此不会去厚藏,不会对贵重的财货动心,老子说: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圣人以不欲为欲,不以难得之物为贵。)圣人不贵难得之货,人民的人心也就不会被扰乱,人民也不会贪婪于贵重财物,通行本《老子》第三章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圣人不仅没有财富的占有心,同时还没有权力的攫取心,圣人为民服务,没有统治欲望。一方面,圣人不会搞出一套为了统治利益的意识形态而愚民;一方面,圣人认为身教重于言教,用行动去修复侯王犯下的过错,老子说:教不教,复众之所所过。(圣人以不教为教,修复侯王纷纷犯下的过错。)圣人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主体,尊重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自身的本然状态,不强制,不教化,老子说: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圣人遵循和维护人民自身的本然状态,而不妄为。)
有的学者认为老子主张的无为是消极的,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是开历史的倒车。这种认识是一种误解,没有理解到老子深层次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三个问题来厘清,老子说的无为是针对谁说的?为何要无为?无为是为了什么?第一个问题,老子说的无为是针对谁说的?如果老子说的无为是针对每一人说的,那无为的确很消极,因为作为人民还得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去为,去努力,去争取,但老子说的无为不是针对人民说的,是针对统治者说的。第二个问题,为何要无为?因为统治者一切的为,都是为了统治者自身利益而为,为了维护统治而为,这种为必然以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要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统治者停止为,坚守无为。比如奴隶主把奴隶的身心控制起来,地主把农奴的身心控制起来,还有什么可为的呢?难道还要讲民生吗?他们要做的是停止为,如果无为了,就会解放奴隶,解放农奴。第三个问题,无为是为了什么?统治者的为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代价,那么统治者的无为才能保障人民的利益,所以无为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三个问题的厘清,我们能得出,老子主张统治者无为,完全是积极的,是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只有统治者的无为才能成就人民的为。当统治者能持久坚持无为时,就不再是统治者,而成为圣人,圣人不再具有阶级性,其人格是完满的。但圣人不是傻帽,圣人不是白痴。圣人是有智而不用,可为而不为,可欲而不欲,可教而不教,可争而不争。
圣人无为的逻辑依据是什么呢?老子认为来自于道,因为道是无为的,道成就万物却从不干预万物。道是无为的,而圣人遵循道,与道保持一致,故圣人也是无为的。如果统治者侯王能够能够坚守道的无为,也就成为了圣人,成为圣人坚持无为,对人民不干预、不控制,人民则自我进化,老子说: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道恒常无为,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将自动进化。)这一句与后边的章节里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是相照应的(我原文指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