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背后的真相:回到现代厨房
2012年玉林狗肉节,爱狗人士现场抵制
近日,玉林狗肉节引发了爱猫爱狗人士的一片讨伐声,其实这并不新鲜。在日韩世界杯期间,吃狗肉也成为西方舆论与韩国反复拉锯的热点。观察者网曾发文提出质疑,猪肉可以吃,鸡肉可以吃,为什么偏偏狗肉就不行?有人说,狗的特殊性在于是人类的伴侣动物。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暗示着,对狗的保护还是出于人的心理需求。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民族喜欢斗牛,有民族喜欢过节吃狗肉,而另一部分则视耕牛为伙伴,视狗为伴侣。那么,为什么单单在狗肉问题上,一部分人的伴侣动物的价值观可以凌驾于另一部分人的呢?
视线回到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由于韩国人吃狗肉事件,当时多个西方国家的动物保护团体在韩国驻当地大使馆门前示威,并威胁如若韩国不制止这种残忍的饮食文化,他们将联合全球动物保护组织共同抵制世界杯。欧美电视台则把韩国人宰狗场面拍成纪录片反复播出,一些人则直接称:吃狗肉的野蛮韩国人。
对于这种情况,韩国人则反击称,食用狗肉是韩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不容侵犯与干涉,韩国人都不管法国人吃鹅肝、马肉与蜗牛,法国人也不应该干涉韩国人吃狗肉。
但最终,世界杯毕竟是世界的,而文化也有强势弱势之分,韩国抵不住国际舆论的压力,虽然未禁止狗肉,但也采取侧面措施,在世界杯期间抑制狗肉经营。
有人说,狗的特殊性在于是人类的伴侣动物。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暗示着,对狗的保护还是出于人的心理需求。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民族喜欢斗牛,有民族喜欢过节吃狗肉,而另一部分则视耕牛为伙伴,视狗为伴侣。那么,为什么单单在狗肉问题上,一部分人的伴侣动物的价值观可以凌驾于另一部分人的呢?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在帮助、爱护动物方面,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在支配自然方面,在有些时候,人类的确是心有余而力已足。
动物保护主义率先在欧美兴起不偶然,工业革命以来,在农业生产中,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能力也加大了,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也逐步从农业转为了工业生产,而人类生活的环境也由农村转变为了城市。
这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从实用主义转为浪漫主义,比如,暴雨这类对农业具有毁灭性打击的灾害天气,在城里人眼里变得诗意化当然,前提是城市排水系统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