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孔子
《猗兰操》(有名《幽兰操》)试听
孔子
我们所了解的孔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创始人。祖先是没落贵族,他幼年孤贫,成为平民出身的士。后做过管仓和看管牛羊的小吏,54岁时做过三个月鲁国管刑法的大司寇。其后周游列国十余年,未得禄位,回鲁国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开我国私人讲学之先河。
孔子也是一位音乐家,热爱并精通传统音乐,用音乐作为教育课程六艺之一。他曾从师襄学琴,又相传他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还能鼓瑟、吹笙、击磬,喜唱歌,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他推崇夏、商、周的古乐,35岁时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还称赞《韶》:尽美矣,又尽善也。59岁左右在卫国击磬遣怀。卫国的荷篑人听了都知道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在此期间,他曾向师襄学琴弹《文王操》,学习刻苦,多方面探索音乐的各种表现。晚年回鲁国,鉴于周室礼乐废、《诗》、《书》缺,从事正乐。他曾说:吾自卫返鲁,然后正乐,、〈颂〉各得其所。并在整理以后,使〈诗〉三百五篇,都能和乐弦歌。
孔子一生酷爱唱歌,听人唱得好的就跟着学。离开鲁国前,他还即兴编唱过对女乐 表示不满的歌;在周游列国途中,他被困在陈、蔡之间,在断粮的情形下,依然不断弹琴唱歌。直到去世前七天,他还唱了一首哀悼自己的歌。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聚徒三千,传授六艺,尤其重视《乐》教和《诗》教,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还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十分强调音乐的修养作用。孔子他突出音乐的政治教育作用,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强调礼、乐的等级性,不能容忍僭越混淆施礼用乐的等级。为此他提倡雅乐、古乐,推崇三代的典章制度和礼乐,反对流行的郑声和新乐。公元前496年,56岁的孔子因为鲁国的当权者季桓子接收了齐国馈赠的女乐,愤而离鲁,也可见孔子反对郑声的坚决。
大约公元前481年,孔子创作了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等,后人相传均为孔子的作品。
由于孔子世儒家的创始人,而儒家思想又成为历代的统治思想,所以孔子的音乐思想,经他的后学者孟子、荀子等人发扬,以《乐记》为代表形成系统的儒家音乐理论,成为我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的主流,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