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征幸亏死得早
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魏征出身河北巨鹿魏氏,要说也算是北齐之名门望族,其父曾任北齐屯留令。只是魏征时乖命蹇,在距他出生还有三年之时,北齐就被北周消灭了;在他刚满一周岁之时,北周又被杨坚的隋朝给取代了。连续的改朝换代,连续的政治洗牌,生生把原来勉强称得上望族的魏氏给弄成寒门。因此,对魏征来说,所谓的名门望族只是一个可供自己精神胜利的温暖回忆而已,他从来没有从中得到过一丝一毫的实惠。反倒因为家贫,年纪轻轻的魏征很早就出家做了道士。他为人好读书,多所通涉。隋末时,见天下渐乱,他特别偏重阅读春秋战国那些纵横家的著作。
挺住挺住再挺住,是魏征的生活信条。在这一信念支撑之下,魏征先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了五次主人:先投举兵反隋的武阳郡丞元宝藏;接着服侍瓦岗寨首领李密;后随李密降唐效力于李渊;不久因被俘开始效命于另一个义军首领窦建德;窦兵败后,魏征开始作为主要谋士奔走于李建成的鞍前马后,在此期间,他曾为李建成献出了及早动手除掉李世民的毒计。
太宗即位之初,励精政道,多次于内殿与魏征深谈,访以天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性又抗直,无所隐瞒。他常常犯颜进谏,神色不移,其事迹史多记载,文章多多,故不详述。贞观七年,进封郑国公。
值得一提的是魏征身后事。魏征曾经向太宗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才能。魏征死后,杜正伦以罪获黜,候君集谋反被诛,李世民就怀疑这位老实人有因私营党的嫌疑。后来,太宗又知晓魏征曾把自己给太宗的谏诤言辞书稿给史官褚遂良观看,有博名之嫌,更加不悦,手诏下令罢掉先前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怒极时还亲仆其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 。陈寅恪写道:幸其事发觉于徵已死之后,否则必与张亮、侯君集同受诛戮,停婚仆碑犹是薄惩也。
但无论如何,史书皆对魏征极言赞美:智者不谏,谏或不智。智都尽言,国家之利。郑公达节,才周经济。太宗用之,子孙长世。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亲征高丽受挫,发出了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的感慨,于是又下令将毁坏的魏征墓碑重新树立起来并慰问魏征的遗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