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在今天看来是个贬义词,但在古代主要是指社会身份低下的人。《论语》中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清楚地道出小人的概念。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 “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 曰:“噫!斗筲(shāo)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篇”)
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士”?孔子回答说:“自己修行上进,以落后为羞耻。出使于四方,能够完成君王拜托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谓士”。子贡又问:“差一点的士呢”?孔子回答说:“家乡父老称赞他孝顺老人,乡亲们称赞他友爱兄弟”。
子贡再问:“第三等的士呢”?孔子回答说:“说到必然做到。做到必然出效益,实力强硬,很有办法的真小人。”子贡还问:“现在执政当权的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戴着君子头衔、混吃混喝的无赖,又何必谈论他们呢?”
孔子把“言必信,行必果”的小人,归类到世人敬仰的“士”的行列,尽管是第三等,足以证明孔子心目中小人的性质和形象。
言必信,行必果,需要有两个条件:一、人品上诚实,说话算数,不打妄语;二、具有实力,有能 力,有办法,兑现自己所作的承诺。这两点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需要的美德,人人都应该努力追求,尽力做到。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形成社会氛围。民无信不立,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之所以谓人的起码条件。
总之,小人也是说话算话的人。这就明显地看出,在古代,小人是指普通老百姓,区别于高贵身份的贵族们。古代的小人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小人。小人就是地位和身份低下一点的人,并非今天人们理解的人格低卑的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