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法律的标准常常是一件不仅神圣而且神秘的事情。有很多案子的判决会让他们感到 看不懂。比如一个贪污犯,贪了几百万,甚至千万上亿,结果判的年限并不很长。一个小毛贼,偷了10万块,就叫“数额特别巨大”,要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有人说说这是“我们几千年的封建传统‘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思想在作祟”。
确实,对于很多类似的今天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人们往往会寻找根源,说这是中国的儒家传统,孔 子提倡“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我以前也这么想,这听上去就很不公平。 后来出于好奇,我稍微查了一下资料,发现我们完全是被忽悠了,人家讲得非常清楚的道理被断章取义,有意加以曲解。
在《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学生冉有和我们一样也觉得“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听着不顺耳,他问孔子,大夫犯罪,就不可以加刑?庶人行事,就不可以治礼么?
孔子回答冉有说,不是这样的。“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犹不忍斥,然正以呼之也,既而为之 讳,所以愧耻之,是故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闻而谴发,谴谴让也发始发露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縳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 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捽昨没反曰:‘子大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礼矣,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
这立刻会让人想到日本武士道精神,日本在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秩序,基本和我们春秋时代的封建体 制差不大,日本没有产生过秦始皇,所以有一套诸侯、家臣这样的封建贵族体制。电影里经常有,一个日本武士,一件事办砸了,给领导批评了几句,回家就切腹自 杀了,真是“白冠厘缨,盘水加剑”。我们中国人会觉得奇怪,这些人脑子好像不开窍,也太要面子了,他为什么不求领导饶恕或者干脆逃跑?
我看了这段《孔子家语》才明白,日本武士道其实根源是在中国,尤其是春秋时期的中国,它的本 质其实是一种贵族意义和荣誉感,及由此产生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以前有一次我在日本的时候,批评侵华日军的暴虐,顺带批评所谓武士道的野蛮。当场一个日本学 者说,那些参与南京大屠杀的日本兵,干出这么下流的事情,哪里是什么武士啊?按照传统武士的道德标准,绝对不能凌虐已经投降的对手,更不要说还侮辱妇女。 按这位日本学者的解释,他们都是明治维新之后兴起的“无产战士”,所以道德败坏。武士作为一个阶层和他们的荣誉感已经在明治维新之后被摧毁了。
不过在武士道的故乡中国,自秦始皇和汉武帝之后,渐渐通过一次次血腥的淘汰,更彻底地让人民遗忘了什么叫士、什么叫贵族、什么叫荣誉和尊严。只剩下赤裸裸的权力崇拜。
所以我们今天才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当衮衮诸公,当其身居高位鲜衣怒马之时,盛气凌人,一旦身陷囹圄,简直是摇尾乞怜,罪行昭彰还要推卸责任,说的都是“求组织再给我一次机会”这样没脸没皮的话。
至于礼不下庶人,孔子的解释是“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之以备礼也”,并不是我们理 解的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就不讲礼貌,我们看到孔子,即使在乡间遇到农民都很有礼貌,绝对不可能像我们今天开着特权车的人就横冲直撞乱按喇叭。孔子是说 你不能用繁琐的礼仪来要求老百姓,搞得老百姓太拘谨。
可惜这些孔子讲得明明白白的道理,这几十年来都被有些人蓄意拧把着解释。
今天不可能再回到春秋,民主和法治才是今天应有的旋律,但我常想,如果像英国和日本这些国家那样封建制不要那么彻底地被摧毁,多少留一些封建的贵族传统,尤其是贵族精神,即使在今天未尝不是对社会有价值的思想资源。
司马迁说:“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