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调不是劝酒歌
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蒙古族长调民歌,2005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已是内蒙古草原的金字招牌。内蒙古各地大型旅游点、蒙古族特色饭店都有自己的文艺队,其中不乏以长调演唱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长调打工者。他们正逐渐成为蒙古族长调传承的新群体,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了解蒙古族长调的魅力。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杨玉成说:“如今的长调打工者包括农牧民歌手、文艺团体演员、学校音乐教师、在校大学生等多个群体,其构成丰富多样。”他表示,长调打工者的出现,表明了蒙古族长调多元化的传承方式。但也有专家指出,有些长调打工者的演唱不够严谨规范,演唱水平亟待提高。这些长调打工者能否真的肩负起长调传承的重任,还有待进一步讨论和考察。针对内蒙古各大饭店将蒙古族长调当做劝酒歌的现象,蒙古族著名长调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拉苏荣等人呼吁,不能让蒙古族长调演唱庸俗化。他们认为,当前各界抢救性保护蒙古族长调艺术不光要保护其内容,更要保护其原有的风格。
对于这些外界的质疑,新巴雅尔早有耳闻。“很多人认为,我们唱得没有专业团体的演员好,但是千百年来在草原上,不就是我们这样的人在自娱自乐中把长调民歌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吗?”他说。但他也坦承,不是所有会唱歌的蒙古族人都会唱长调,自己也曾在旅游点碰到过把长调唱得非常糟糕的歌手。不过,他认为“在现代社会,长调的繁荣发展肯定会需要我们这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