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婚礼习俗的演变和发展
在过去芬兰人无论订婚和结婚都必须得到对方长辈的认可。男女双方的长辈相互握手后方能订婚,而举办婚礼则是确认两家正式缔结了姻亲关系,从此两个家庭联系在一起。芬兰婚礼风俗的形成不但受到民间传统的影响,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教堂和教会一些宗教规定的影响。
从公元前开始,在芬兰就已经形成了交换订婚礼的风俗。公元1686年,教会法规定订婚相当于有法律效力的婚约协议。实际上,在乡下很多年轻人订婚后就开始真正的婚姻生活了。16世纪,在一些贵族中开始流行订婚戒指,但是在贫穷的乡村,只能以相互握手表示订婚。
如今在芬兰的夏初季节,你可能会看到如下令人不可思议的景象: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或姑娘用绳子拖着一个人在公共场所溜达。这个被绳子拖着的人带着面具,而且衣衫不整,你可能根本想不到,这个人就是将要做新娘或新郎的人。在芬兰,初夏时节正是举行婚礼的最佳季节,这些年轻人实际是在欢送他们即将结婚的朋友,结束单身生活,开始新的生活。
这种风俗起初只有芬兰某些市区极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突然开始流行于各地。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芬兰人开始摒弃很多传统仪式和风俗,这种做法持续了一些时间后,芬兰人又开始追求传统的风俗做法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因此,80年代以后,人们在举行婚礼和其它一些家庭活动时加入一些传统因素。
1988年婚姻法重新修订,取消了订婚的法律效力,但是订婚的传统并未从此消失。
从18世纪一直到1917年,只有在教堂举行的婚礼才具有法律效力。现在,大概86%的芬兰人都信奉路德教会,他们在举行婚礼时一般都到教堂或者小礼拜堂进行,也有时会在家中或婚宴上举行。
我们将现代婚礼和旧时芬兰乡村中举行的传统婚礼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芬兰人的特别婚礼风俗。
在芬兰乡村,年轻人选择结婚对象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父母的影响和限制。
一些乡村地主家举行婚礼非常铺张,有时婚礼庆祝可长达两周时间。芬兰人举行的 王冠婚礼 很是特别,之所以叫 王冠婚礼 是因为新娘头带着漂亮的王冠。婚礼欢庆队伍要经过一个拱门到大婚礼举行现场,新娘和新郎在一个天篷下举行婚礼。婚礼到达高潮时,人们开始狂欢,跳舞,唱歌,直到精疲力竭。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承担如此豪华奢侈的婚礼,一些穷人只能在牧师住处举行一个简单的婚礼,参加婚礼的客人有时还凑一些礼钱给新婚夫妇。
婚礼是向他人展示自家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大好时机。乡间的婚礼欢宴经常会持续几天,新娘和新郎家分别举行热闹的庆典。一般来说,在秋天和圣诞节期间举行婚礼比较多,因为这时没有多少农活,而且食物较其它季节充沛。筹备婚礼时要请一些专业人士,像媒人,新娘化妆师,厨师和歌手等。
在19世纪,芬兰各阶层的社会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差距尤其表现在婚礼风俗中。极少数贵族人举行的婚礼明显模仿欧洲大陆人的婚礼风俗仪式。
现代芬兰人举行婚礼不但要创新,有特色而且更要反映他们的传统风俗,像抛洒大米,切婚礼蛋糕。现代婚礼可谓是古典与浪漫的结合。豪华婚礼轿车上装饰着叮当做响的锡罐,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门槛。对于现代芬兰人来说,这些都是真正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