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糕饼最早源于商周,据传,当年武王发兵讨纣王,纣王派闻太师随军出征,为了减少埋锅造饭,缩短进兵时间,闻太师便亲自设计了一种用饴糖与炒熟谷粉掺合、粘结起来做成的条块状糖饼,作为士兵的干粮。这可说是我国糕点的鼻祖。此后,民间效仿闻太师制作的糖饼加以改进,几经演变,逐步发展为酥皮、包馅、油炸的糕饼。昔时,京糕点行业有个行庙,庙内供祭着闻太师的塑像,以示纪念这位糕点祖师。
点心一般是指正餐之前小食以充饥的糕饼之类的食物,除了美味,还讲究视觉上的美感,随着技术的改进,现在的点心都极为精致。
据传说,梁红玉击鼓退金兵之时,见到战士们日夜地血战沙场,英勇杀敌,屡建战功,甚为感动,随即传令烘制民间喜爱的美味糕饼,派人送往前线,慰劳将士,以表“点点心意”。
其实,“点心”的名字,据有关烹调资料记载,比这个民间传说要早得多。例如,宋人吴曾撰的《能致斋漫录》中有如下的一段描述:世俗例以早餐小食为点心,自唐代之时,已有此语。按唐人郑惨为江淮留后,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日:“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吴曾与梁红玉同一时代,并其书成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间,所载唐郑傪一事有按有据,应当足信。这样,“点心”一名的出现,当在1000多年前,比传说的要早20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