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复耗时的复合葬
隋书记载:"父母死,以其尸置于小树之上,经三年后,乃取其骨而焚之。"这是先风葬后再火葬的方法。高车传载:"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于中,张臂引弓,佩弓挟鞘,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这是一咱天葬与土葬相结合的类型。也有一些民族实行先土葬后天葬的,如宋代朱辅在 溪蛮丛笑 中记载贵州之仲家的葬俗,其初葬施行土葬,等肉体枯腐后,把剩下的尸骨取出后,装入函中,放到山洞或大树上,实行天葬。
载:"王死七日而葬,有官者三日,庶人一日,皆以函盛尸,鼓舞导从。舆至水次,积薪焚之,收其余骨。王则收金瓮中,沉之于;有官者以铜,沉之海水;庶人以,送之于江。"这是先火葬而后再行水葬的复合葬。朝鲜族也曾有这样的葬俗,先行土葬,数年后再挖坟捡骨进行火葬,把骨灰撒入江河,再行水葬。
普米族是先火葬再悬棺葬。火葬时由四人将盛尸体的木箱抬至火化场后用斧头劈天,让尸体落入架好柴草的柴房内,丧师手执法铃和松明念火葬经,小丧师在柴房上倒入蜂蜜和酥油相拌的香油,再点燃柴房焚化尸体。火化后由死者子女装殓骨灰,盛放白布口袋或骨灰罐中,然后由亲友送到骨灰洞中存放。
裕固族的葬俗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种,但以火葬为主。他们往往是人死后先火化,第二天收起骨灰,盛入一只红布袋中,然后再行土葬。土葬进起坟,在坟周围及上面镶上白色石头,以示吉祥。
关于复合葬的文化意蕴比较复杂,各地很不一致。复合葬并不重视遗体的保存,这一点与汉族人对尸体的"防腐处理"大相径庭。有的氏族甚至不重视尸骨或骨灰的保存,重视的是处理(焚烧)肉体的火的净化力以及处理灵魂的净化力,因而丝毫没有意识到遗骨的神圣性。前面列举的朝鲜族即是如此,他们是在火葬后再把骨灰洒入江河中,不眷恋遗骨。他们之所以如此,是要表现一种与江河永固的亲和关系,坚信只要把骨灰洒入江河,死者的灵魂就会一定能升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