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文化:公主和格格不是一个概念
从努尔哈赤至咸丰,算得上公主的一共有94位,除去夭折未封的也有几十位,这些公主最终大都葬在北京郊区。直到1965年前,就仅剩位于翠微路一处的公主坟了。可能因此墓无墓志铭吧,墓主始终是个谜,所以很多关于清代公主的传说都假植于公主坟之上,任凭人们猜测遐想。比较流行的传说主要有3个:一是孔四贞说,二是金泰恋人说,三是乾隆义女说。传说中的3位都是公主,区别在于第一位有名有姓有封号,第二位仅有封号,第三位无名无姓无封号。
传说并不是历史,直到1965年终于真相大白。修地铁时,竟然发现地下有两个宝顶,埋着两个公主。后经考证,东边埋葬的是庄静和硕公主,西边埋葬的是庄静固伦公主,她们都是嘉庆皇帝的女儿。庄静和硕公主是嘉庆的三女,为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所生,20岁时嫁给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索特纳木多布济郡王,31岁去世。庄静固伦公主是嘉庆的四女,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18岁时嫁给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玛尼巴达喇贝子,28岁便去世了。由于两位公主死于同年,且仅隔了两个月,所以葬于一处。
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元年(1636),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或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两种封号强调了嫡庶之别。公主不能称为“格格”,“格格”是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顺治十七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为“格格”。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若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显然公主要比格格高贵得多。
可见,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还珠格格》至少有3点违背了公主坟的历史:一是公主坟下埋葬的是两位公主不是一位公主;二是公主坟下埋葬的是乾隆的孙女而不是女儿;三是乾隆的女儿是公主,不是“格格”。
假作真来,真亦假。文学创作可以演绎虚幻臆想,一旦涉及历史人物,不能太离谱太出格,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