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的意思是指什么?
“文笔” 的意思是指什么?
“文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指“文章的用词造句的风格和技巧”,我们常说的“文笔很好”、鲁迅的“文笔辛辣”,指的都是遣词造句的风格和技巧。“文笔”一语最早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超奇》:“乃其中文笔不足类也。”这里的“文笔”指的是文章。到南朝时,“文笔”被拆分为两个词,关于分开的“文”和“笔”的最早记录见于《南史•颜延之传》:“竣得臣笔,测得臣文。
”颜延之将韵律和文采并举的作品称为“文”,没有韵律却颇具文采的作品称为“笔”,而没有文采的作品则称为“言”。对于这一点,南朝刘勰并不认同颜延之的说法,在刘勰看来:“《易》之《文言》,岂非言文?若笔果言文,不得云经典非笔矣。”因此,刘勰认为经典中也有笔的存在,不能武断地说经典不是笔。
我国古代学者对于“文”、“笔”的区分,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区别及认识。颜延之所谓的有韵无韵、有无文采,并不能作为区分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的真正标志,他对于“文”和“笔”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而刘勰论“文”,则是在文学本质上加以分析探讨,《文心雕龙》的《体性》篇里强调风格,在《风骨》篇里称“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在刘勰看来,抒情而形成风格的才是文。
南朝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对“文”和“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柏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从艺术特点上将二者加以区分,这样的认识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南北朝时,还曾有“诗”、“笔”对举的用法,如梁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中所说的“诗即若此,笔又如之。
”到了唐朝,诗笔对举更加普遍,如“杜诗韩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