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指的是什么

“两票制”是指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七票、八票,减少流通环节的层层盘剥,并且每个品种的一级经销商不得超过2个。2017年1月,国务院医改办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明确,综合医改试点省(区、市)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要率先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鼓励其他地区执行“两票制”,以期进一步降低药品虚高价格,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实行“两票制”的包括基层医疗机构在内的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按照我市相关部门引发的《关于全面启用“两票制”电子追溯和监管系统的通知》,“两票制”将实现电子追溯,即从医疗机构到患者的药械流向信息,包含交易系统产品编码、药品批号、患者身份证号码、患者姓名、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手机号码、科室、发药的数量、发药时间等信息将每天上传一次——这就意味着,个人医药信息将真正实现全程可追溯。
《通知》要求,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销售药品应当按照发票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普通发票,发票的购、销方名称应当与随货同行单、付款流向一致、金额一致。流通企业购进药品应主动向生产企业索要发票。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验收入库时必须验明票、货、账三者一致方可入库、使用。公立医疗机构不仅要向配送药品的流通企业索要、验证发票,还应当要求流通企业出具由生产企业提供的进货发票的证据,以便互相印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电子发票,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验证“两票制”。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是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虚高药价的重要抓手,是净化流通环境、打击“过票洗钱”、强化医药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
梁万年指出,过去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疗机构存在很多环节,有的四票、五票,甚至更多,层层加码,抬高药价,销售到医疗机构。老百姓要多付钱,医保基金也要多付钱。“两票制”从流通领域入手,把环节压缩,中间的水分大大减少。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院,医院进的是什么价,卖的是什么价,中间过程开两票,税务部门能够看到每一票到底加了多少价。有利于及时发现违规的开票,并予打击处理。
福建省作为综合医改的试点省份,在全国首个推行了“两票制”。2009年,在全省药品采购供应工作中认真执行“两票制”。福建省医保办药械采购配送监管处处长张煊华说,药品采购不再向流通企业招标,直接招生产企业,让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责任连带起来。并实行统一配送,减少配送环节。同时确定,生产企业向配送企业开具的发票为第一票,配送企业向医疗机构开具的发票为第二票。明确两票之间配送费用的差价标准,实行“见二验一”,即看到第二票要检验第一票,看是不是执行“两票制”,看两票之间的差价是不是很大。通过监管,遏制挂票走票现象,规范药品流通。
张煊华说,福建公开遴选出11家基本药物配送企业作为全省基本药物的配送企业,规定各个采购片区配送企业不能超过10家。这促进了药品配送企业的整合,全省配送企业的数量由原来的200多家减少到目前的62家,降低了流通成本。对于基本药物,取消分片配送模式,实行全省统一配送,配送费用由原来的5%—8%降低为3%—5%。药价也随之降下来了。
目前,我国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采用代理销售模式,药品经过层层代理,销售到医院或零售药店,再卖到患者手中,中间经过“三票”“四票”甚至“多票”,出厂价与最终销售价格之间相差巨大。“两票制”指从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再开一次票,通过控制开票数量压缩中间的“多票”环节,让生产企业自主配送药品,或仅选择一家配送企业,直接供货到医院,断绝了层层转包的可能。
“两票制”将作为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服务机构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其合规产品挂网的必备条件。参与药品集中采购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承诺执行“两票制”的相关规定,否则不得挂网。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药品,必须要求供货企业承诺执行“两票制”有关规定并在采购合同中明确相关条款。在确定药品配送关系时,必须与药品生产企业或药品流通企业签订配送协议,明确约定配送具体事宜和药品质量安全责任等相关要求,保证药品及时安全配送。药品生产、流通企业销售药品,应当按照发票管理有关规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增值税普通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