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则天推崇佛教
个人经历;熏陶;巩固统治;心理
寺庙是武则天的发迹之所!武则天本来是朝廷为太宗皇帝所选募的才人,后来才与李治处在了一起。在李世民晏驾之后,做为才人且尚无子嗣的武则天是必须要到感业寺中出家落发为尼,为国祈福的。按照常理,既是到了感业寺又遁入了空门,便是与凡尘再无丝毫瓜葛了。但是武则天不同,她还有情种李治,还有已经登上了皇位的唐高宗。
推崇佛教原因
其一,与其个人经历有关。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太宗驾崩后,武则天被送进感业寺,削发为尼,遁入空门。感业寺中的女尼,在佛光普照下,小别皇宫后与唐高宗再续前缘,攀上了中国封建帝国政治的巅峰,成为一代女皇!唐太宗、唐高宗父子敬重佛法,但同时更推崇道教。武则天削发为尼的经历,使得她对佛教“情有独钟”。
其二,武则天崇佛受到其母亲家族世代的佛教信仰的熏陶。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杨隋的宗室子孙。隋文帝代周而立,其开国首政即为恢复佛教。此中固有政治上之作用,而其家事及本身幼时的信仰也为一重要原因。隋高祖父母都笃信佛教,是彻底的佛教徒,在北周灭佛时曾隐藏僧人于家中。武则天的血统与隋杨相承,其母就笃信佛教,据说曾有僧人欲借她的力量来保存僧不拜俗的教规。杨氏信佛多出于家世遗传之故,而武则天从小受其家庭佛教环境的熏习,必受影响。
其三,武则天借佛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武则天以女儿身执掌国政,登上帝位。这不被强凋纲常伦理的儒家所支持,她不得不另辟蹊径,终于得以假托佛教女主为王的符谶,证明其特殊地位之合理。大乘佛教急进派之经典中便有以女身成佛的教义。《大云经》中说,武则天是弥勒佛下生,“当代唐为阎浮提主”,以此暗示武则天当上女皇是顺应了佛的旨意。这也难怪武则天一定要将《大云经》颁行于天下了。
其四,与武则天的心理有关。武则天得势之前把佛教作为精神依托的对象。其实,武则天以一弱小女子之力,独自奋斗于充满险恶斗争的深宫,必定有一坚定信仰在支持着她。后来逐渐得势,在政治斗争中她借佛威以壮帝威,此时受现实所迫,她对佛教的利用更多于信仰。到了晚年,武则天推崇佛法则主要是在于报恩还愿。这挺符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垂暮老人回首往事时的感慨,更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鲜活丰满的女皇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