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汪姓有名的人物有哪些
汪孟邹;汪伯彦;汪克宽;汪由教
汪孟邹
(1878-1953)现代出版家。一名邦伊。绩溪县城人。汪孟邹早年就学于汪南陆师学堂,毕业后,于1903年在芜湖创办科学图书社,这是安徽省第一家集发行与出版印制为一体的新式书店,经营与新文化有关的书刊,并印制发行陈独秀负责编辑的《安徽俗话报》,对新文化观念在安徽的传播作出了较大贡献。1913年,汪孟邹接受陈独秀的意见,走出安徽,前往东南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创办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主要出版和经营北大教师的书稿,如《尝试集》、《胡适文存》、《吴虞文录》等,并发行《建设》、《少年中国》、《新潮》等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阵地之一。"五·四"新潮过后,亚东图书馆出版了一系列革命文艺作品,如蒋光慈的小说,等等。此外,汪原放标点的《水浒》、《西游记》和《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也由亚东出版推向全国,在民众中影响很大。汪孟邹的一生为中国现代学术著作的出版不遗余力,陶行知赞扬他"赈济了20年的学术饥荒"。
汪伯彦
1071-1141)南宋大臣。字廷俊。祁门县城人。汪伯彦于1103年考中进士,初任河北成安县主簿。1126年,宋钦宗召见时,汪伯彦献《河北边防十策》,被提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相州知州。同年冬天,康王赵构出使金国,在磁州遇险,由汪伯彦派兵解围。不久,康王奉旨设立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委任汪伯彦为副元帅,并采纳其计策,率兵驻扎在商丘县(时称南京)。金兵逼近京城汴梁时,副元帅宗泽主张立即起且康王所部军马抵抗,汪伯彦以金人志在通和为名加以拦阻,致使防卫失当,京城陷入敌手,徽宗和钦宗成了金人的俘虏,北宋因此而灭亡。1127年,康王在商丘即帝位,是为宋高宗,汪伯彦升任知枢密院事、右仆射等职,同另一议和派领袖人物黄潜善把持相位,不谋战守之策,一味主张南逃。1129年,临时首都扬州夫陷,汪伯彦被免职,贬居永州。1131年复职,任江东安抚使。1134年再次免职。1139年,在秦桧支持下复任宣州知州。后献《中兴日历》5卷给高宗,升为保信军节度使。1141年卒于家乡。著作有《汪伯彦文集》30卷、《春秋大义》10卷等。
汪克宽
(1304一1372)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字德辅,号环谷。祁门县城人。汪克宽天资聪颖,6岁能作骈偶,11岁能自断《四书》句读。1321年随父前往江西浮梁县,拜吴仲迂为师。1327年参加进士考试时,论点同主考官不吻合而落榜,从此放弃应试求仕之念,专心研究经学,并在宣州和徽州一带讲学,投入他门下求学的人很多。1369年,在朝廷的一再诏请和礼聘下,以68岁高龄应聘入都,协助宋濂编修《元史》。修史工作结束后,朝廷将授官职,汪克宽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辞而不受,于是赐白金等物,用官车送归家乡。汪克宽一生留下的著作较多,今存《环谷集》、《易经程朱传义音考》等11种。汪克宽治学以严谨恭行著称,后学程敏政评为:"六经皆有说,而春秋独盛;平生皆可师,而出处尤正。其道足以觉人,其功足以卫圣。"堪称一代"理学名贤"。汪克宽在文学方面也有相当造诣,他的文章温厚明达,颇有大家风范;诗歌则以"造语新警"闻名,接近李贺和温庭筠的风格。汪克宽病逝后,葬于县东盛村。
汪由教
(1692-1758)清代名臣,文学家。字师茗,号谨堂,又号松泉居士。休宁县溪口镇人。汪由敦少年时代即以读书过目不忘享誉东南,1724年,以二甲第一名考中进士,旋授翰林院编修。因才学杰出、为人典重、办事干练,为继任的乾隆皇帝所赏识,官位屡屡升迁,直至太子太傅、军机大臣、吏部尚书。乾隆皇帝评为:"老诚端恪,敏练安详,学问渊醇",每出京巡金川之乱,谕旨都出自汪氏之手,并任命由敦为《平定金川方略》副总裁和《平定准噶尔方略》总裁,堪抵深得宠信。汪由敦在治学上以渊博著称,曾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和《盛京通志》。在文学方面,江氏承韩欧文凤、乐府诗风,有《松泉文集》26卷传世。汪由敦又是清前期有一定影响的书法家,收体端秀醇正,有《时晴斋帖》10卷,为乾隆特命属下勒石的摹本。汪由敦去世后,乾隆亲临祭奠,赐陀罗被以殓,当时人称:大臣礼遇之隆,近罕其比。墓葬今在溪口木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