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几个小时
两个小时
一更是一个时辰。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
一更对应现代时间19-21点;二更对应现代时间的21-23点;三对应现代时间的23-1点;四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1-3点;五更对应现代时间的凌晨3-5点。古代将一夜平均分为更,每更又平均分为五点,整更击鼓,逢点鸣钟。首位及三个节点用鼓打更报时,故又称五更、五鼓或五夜。
古代以更来计夜间时间,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打更从唐代开始用钟鼓报更点,是用梆子和锣。笃,笃-咣,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后续一直沿用。
从一更到五更打更的方法各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
总体是由慢到快,连打三趟便收更结束。古人早睡早起,五更一过便开始起床做家务,就连皇帝也在五更天便开始准备上朝。
古代人看时间方法
虽然古代人没有那么多高科技,但中国是古代世界上天文学最发达和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虽然他们没有时钟计时,但他们通过计算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发明了日晷。通过投影,太阳、时、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可以精确划分。
至于日晷的使用,主要取决于太阳东升,向西的设置,这导致日晷上指针投影的变化。在古代日上所谓的三极是指中午,现在是24小时,而在古代是12小时,日晷是12小时计算的。
扩展资料
1.一更在戌初一刻,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2.二更在亥初三刻,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咣、咣——两声大锣带着两声梆子点儿,习俗上这就称谓是“二更二点”,比起一更,二更的天色已经完全黑去,此时人们大多也都洗洗睡啦。
3.三更在子时整(即子正,亦即00:00),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这无疑是一夜中最为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候黑暗足以吞噬一切。而传说中的鬼,便在这个时候出来活动了。
4.四更在丑正二刻,名鸡鸣,又名荒鸡。虽说,三更过后天就应该慢慢变亮,但四更仍然属于黑夜,且是人睡得最沉的时候,于是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就有贼人趁着这黑夜开始捣起了乱。所以四更也可称为是“狗盗”之时。
5.五更在寅正四刻,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这个时候,鸡仍在打鸣,而人们也逐渐从睡梦中清醒,开始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