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吗
不都是
闰年是历法中的名词,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可以被4整除的年份不都是闰年。例如1900年,1900能被4整除,1900÷4=475。可是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闰年的算法是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被100整除的为闰年,世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历史上出现并沿用至今的历法
1)太阴历(阴历)
以朔望月(月相变化周期)为基本月的单位,不考虑太阳周年视运动规律。现在还通行于穆斯林世界(回历);
2)太阳历(阳历,公历)
以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回归年)为年的基准,不考虑月相变化。沿承自西方,是现行国际通用的历法;
3)中国农历(阴阳合历)
综合考虑月相变化(以朔望月周期为月)和太阳周年视运动(以24节气指示太阳位置),通过置闰月协调两者关系,是一种“阴阳合历”。是我国从古代到现在一直通行的历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与价值。
“闰年”相关知识
“闰年”即来自于目前包括我国在内大部分国家通行的“公历”(阳历),其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代。公元前46年,古罗马杰出政治家凯撒大帝在原有阳历的基础上,制定了“儒略历”:规定每年划分12个月,单月31天、双月30天,2月减1天(29天);每4年置1个闰年,平年365天,闰年2月增加1天(共366天),平均年长为365.25天,与回归年(365.2422天)相比400年会差3天。
凯撒的继任者—奥古斯都大帝(屋大维)对儒略历稍作修改,将其生日所在的8月改为大月(31天),而相应的10、12月也改为大月,9、11月则改为小月,这样又多出1天,再在2月份减掉(这样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这样的每月天数就是我们现在通行的公历的设置了,即“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30整,平年二月28”。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改历,规定除每4年置1闰外(能被4整除的年份是闰年),为使平均历年年长更接近回归年,因此逢整世纪年份,须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 (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平均每400年包含97个闰年,平均年长为365.2425天,与回归年相比3300年中才差1天,每年只差0.000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