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九的腰围是多少
63厘米
腰围一尺八是60厘米,一尺九是63厘米。
一尺=33.3厘米,1.8*33.3=60,1.9*33.3=63。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一尺合今19.91cm,秦时一尺23.1cm,汉时一尺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明清木工一尺合今31.1cm。
29码=2.2尺腰=73.5CM,30码=2.3尺腰=77CM,31码=2.4尺腰=80CM,32码=2.5尺腰=83.5CM,33码=2.6尺腰=87CM,34码=2.7尺腰=90CM,36码=2.8尺腰,38码=2.9尺腰,40码=3.0尺腰。
腰围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M62):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用软尺测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
注:前者大于后者,后者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腰围,又称腰节围,是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严格定义的腰围,近似于最小腰围。男性腰部最细处略高于肚脐,女性则高出更多。
腰节围(waist point circumference):经左、右腰节点的腰部水平围长,用软尺测量。
注:腰节点(waist point):在腋中线上,髂嵴上缘与肋骨下缘之间的中点。在水平面上,两侧腰节点围成的线称为腰节线。
最小腰围(minimum waist circumference):在肋弓和髂嵴之间腰部最细处的水平围长。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用软尺测量。
拓展
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从2009年8月1日起,中国开始全国实施统一的《GB/T 1335.1-2008 服装号型男子》、《GB/T 1335.2-2008 服装号型女子》国家标准。
从2010年1月1日起,实施《GB/T 1335.3-2008 服装号型儿童》国家标准,它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为此,原来的GB1335-1997服装标准即行废止。
新标准全套共有男子、女子、儿童3项独立标准,3项皆为推荐性标准。新标准是以身高、净体胸围、净体腰围以及腰落差作为号型命名的依据,对每一个号型列出了制作服装所必须的10个关键控制部位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