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属于哪个市?
不属于任何一个市
锡林郭勒盟不属于任何一个市。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盟,下辖地区有2个市、9个旗、1个县、1个管理区。锡林郭勒盟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藏族、苗族、土家族等23个少数民族,是多民族聚居区。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距首都北京640千米,距首府呼和浩特620千米,既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又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
它南邻河北省张家口、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总面积203000平方千米,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属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主要气候特点是风大、干旱、寒冷。年平均气温0-3度,结冰期长达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1月气温最低,平均-20度,为华北最冷的地区之一。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区,地势南高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盆地错落其间,为大兴安岭向西和阴山山脉向东延伸的余脉。
锡林郭勒盟古代时期
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出现了游猎和养畜的氏族部落。春秋战国时期,锡林郭勒盟系澹褴和东胡所居。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居内蒙古高原。秦时期,南部属上谷郡北境,西南部为渔阳郡北境。
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庭直辖,东部为乌桓部辖地,南部属于幽洲。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为鲜卑部辖区。
三国时期,隶属于北朝(魏)拓跋鲜卑部辖区;南部、西部由鲜卑、柔然二部所居;东部由乌洛候、契丹二部所居。
晋朝时期,先后由代国、魏国和晋朝燕州所辖。隋朝时期,北部、东部由东突厥占居,西部、南部属隋朝奚部安乐郡、涿郡北境。
唐朝时期,南部为河北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北境,北部为关内道突厥锡林郭勒盟草原突厥石人单于都护府辖地。
辽代时,锡林郭勒盟为契丹上京临潢府辖区。
1115年,女真部建立大金国,东部属临潢府路庆州所辖,设置大盐烁(额吉淖尔盐池)群牧司,北部由广吉剌部所居,南部属宣德州辖地,中部正蓝旗一带由西北路招讨司所辖,设置桓州(正蓝旗侍郎城遗址),西部为汪古部所辖。元朝初,为扎剌儿部兀鲁郡王营幕地。
十三世纪中叶,在锡林郭勒草原正蓝旗境内建起元代第一都城——元上都,为元朝的夏季陪都,是元朝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南部地区分别由中书行省兴和路宝昌州、上都路桓州和应昌府所辖。北部分别为上都省院官署、岭北行省和宁路及济南王部的封地。
明朝永乐年间,将上都改称开平前屯卫,应昌、桓州变成驿站,南部为京师顺天府北境,设置开平卫。北部被蒙古各部占居。
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立国,占领察哈尔部地区。
1675年,(清朝康熙14年)把察哈尔部原辖区划分为蓝、白、黄、红各分正镶二旗,称蒙古八旗。其中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均在本盟南部地区。并在宝昌一带增设了太仆寺左右翼牧群、明安牧群、以及商都牧群,隶属清朝直隶口北三厅。
1761年,始设察哈尔都统,管辖察哈尔八旗、四牧群和锡林郭勒五部十旗诸王。清祟德、顺治、康熙年间,对锡林郭勒河一带的苏尼特、阿巴嘎、阿巴哈纳尔、浩济特、乌珠穆沁等五部先后分别设置左、右翼两个旗,共10旗,均设扎萨克,会盟于锡林河北岸的“楚古拉干敖包”山上,命名为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蒙语,意为丘陵地带河。清嘉庆年间迁盟址于贝子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