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是不是终身军衔
是
将军通常都是“永久军衔”
永久军衔又称“个人军衔”、“正式军衔”,是根据军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对事业的贡献和在军队中服役的经历等综合因素,授予个人的军队等级称号。
这种军衔称号是军官的终身荣誉。军官退役后仍然予以保留,只是在军衔称号前冠以“退役”二字,如“退役上校”、“退役中将”等,故称永久军衔。
永久军衔就是一位军人的终身荣誉。即使后来他不再队伍中了,他的荣誉仍然是他的,任何人任何组织,在没有法律判决的情况下都不能剥夺这个荣誉,而且不犯错误就决不允许降低军衔。
值得一提的是,拥有一定条件的军人,在某些规定的场合下仍然可以佩戴军衔。这是属于他们的权利。所以,正常情况下,军官退伍后,他们的军衔还是在的。
“永久军衔”制度的基本内容
关于军队内部的上下级的等级序列,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两种版本——其一,元帅、大将、上将......,这是军衔制度。军队是国家的“暴力机器”,军人承担着守护疆土的重任。在战争年代,进入军营就意味着要血战疆场,要真刀真枪的与敌人拼命,甚至马革裹尸还。
在和平年代,军人虽然不再需要和敌人直接拼杀,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平时要承担繁重的训练任务,学习文化知识。一旦遇到水旱灾害,冲在第一线、离危险最近的,也总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
对于这些“战时流血,平时流汗”的英雄,国家自然会根据他们的能力,贡献,表现授予相应的等级称号,这就是军衔,是军人们一生的光辉与荣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进行了多次军衔制度改革。
时至今日,我们国家的军衔制度可以分为“三等十级”——将官: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至于军旅电视剧中常出现的军长、师长、旅长......,则是职务制度。
职务和军衔有一定的联系,却不能完全一致。解放军著名学者徐焰将军曾将这二者形象地比喻为:“军衔相当‘帽子’,职务如同‘椅子’”——职务代表着一个军官可以实际指挥多少人;军衔则代表一名军人在军队中的荣誉地位。
目前,世界各国通行的军衔制度,普遍分为“永久军衔”和“临时军衔”两种。
所谓“永久军衔”,又被称为“个人军衔”或者叫“正式军衔”,是依据军官在任职期间的业务能力、道德情操、实际业绩、对军队的长远贡献,以及个人资历等综合性因素,统筹考虑授予的军队等级称号。
永久军衔”与“临时军衔”的相互区分
与“永久军衔”相对应的自然就是“临时军衔”。所谓的“临时军衔”也被称为“职务军衔”或者叫“名誉晋级”,实际上就是按照军队实际工作需要,给军官们临时加上去的军衔。
换言之,在某一阶段或者某一工作中需要某位军官承担高于自己目前军衔的职能,那么军队就临时授予这位军官较高职衔,这种“临时军衔”当然也会随着职务的下降和升迁从而升降。这种“临时军衔”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
早在17世纪初期,英国军队在一次作战中损失惨重,大量军官阵亡,军队指挥系统几乎瘫痪。为了保证军队的正常指挥不受影响,军方高层便以“临危受命”的方式,提升了一些低级军官的军衔,授予他们指挥权,只有军衔但不享受相关待遇。
后来,这种“临时军衔”制度便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在全世界扩散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