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线是横的还是竖的
竖的
经线,也称为“子午线”,是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且垂直于赤道的弧线。经线和纬线一样是人类为度量方便而假设出来的辅助线,定义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线圈”。经线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km,任两根经线的长度相等,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每一根经线都有其相对应的数值,称为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主要特征
经线是指地球上一切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截而成的大圆称为“经圈”。经圈被两极分成的半圆称为“经线”,即“子午线”。
经线表示当地的南北方向。同一经线上的各点经度相同。即把通过地轴的平面与地面相交而成的大圆,称经圈。所有的经圈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并被两极平分为两个半圆,称“经线”或“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同所有纬线直交。地球上每条经线长度大致相等。
命名由来
子午线命名的由来:某一天体视运动轨迹中,同一子午线上的各点该天体在上中天(午)与下中天(子)出现的时刻相同。不同的经线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偏东的地方时要早,偏西的地方时要迟。至于东西半球的界线的划分,曾引起过一场国际性纷争,直至1953年格林尼治才选取20°W与160°E两条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或格林尼治线。零度经线直穿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线的长度约为20037km,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同。
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又称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理经度和协调时间的计量而建立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地球上有天然的零度纬线—赤道,却没有天然的零度经线,因此,本初子午线只能从无数的子午线中人为地选出一条。最初的本初子午线,是各国因确定位置的需要而设置的。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才逐渐有所改变。
1767年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马斯开林编制了《英国航海天文历》,它是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地球和天球的零子午线的。该书出版后很快被众多的航海家采用。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