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一定会下雨吗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节气,听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这一天一定会下雨呢?小编相信一定有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雨水节气真的一定会下雨吗?
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一
北京时间2月19日0时43分将迎来“雨水”节气。雨水,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也是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节气。
雨水时节的春雨,不同于疾风骤雨的夏雨,不同于凄清冰凉的秋雨,它是润物细无声的夜雨,是令人心生愉悦的杏花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用“润如酥”来形容初春小雨的细滑润泽。草沾雨后,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雨后的朦胧景象。
除了浪漫,雨水节气的背后还有不少硬核知识点。
雨水时节一定会下雨吗?气象专家表示,虽然节气的名字叫“雨水”,但在此期间不一定会下雨,只是从此之后,降水开始增多。但是,近30年气象大数据表明,黄河流域雨水节气第一次下雨的概率超过2/3。
滋润万物生长的水,皆从雨而来。二十四节气中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直接反映降水,可见中国先民对雨水的关注。雨水节气被人们喜爱的原因也在于此——与其说人们期盼下雨,不如说人们期待的是“雨水”带来的丰年希望。
雨水知识点①:春雨为啥“贵如油”?
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雨水的含义不仅是指冬去春来冰雪融化为水,而且也包含天降雨水。
雨水节气到来,一股股暖湿气流的滋润下,气温逐渐升高,冰雪消融,下雪的日子明显减少,随后降雨开始且雨量增多。雨水之后,气温回升较快,雨量渐渐增多,各地树木、花草开始萌动,越冬作物开始恢复生长,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即将开始。
雨水前后,冬小麦、油菜普遍返青开始生长,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适当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但是在我国的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降水量一般较少,常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一场春雨一瓢油”,春雨及时满足冬小麦、油菜返青,起身时对水肥的需求,使小麦、油菜苗尽早发育。每次雨后,农民都要耕作除草,破除板结,这样做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土壤保墒、贮存水分。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是我国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前一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阴天,看不到月亮,那么第二年农历正月十五就可能会下雪。“雪打灯”也是一年好年景的吉兆,能有效地缓解了冬小麦旱情,不仅滋润干渴的农田,驱走连日的干燥,也为城市带来几分湿润和清新空气,对减少疾病有大好处。
唐志强说,淮河以南地区,此时一般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华南双季稻早稻育秧工作已经开始,为防忽冷忽热,乍寒还暖的天气对秧苗的危害,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天气,抢晴播种,力争一播保苗。
雨水知识点②:为何“春江水暖鸭先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通常进入雨水节气,我国北方地区仍是阴寒未尽,但南方地区大多已是迎来早春之景。
然而,鸭子是属耐寒动物,鸭子身上长满了浓密的羽毛,羽毛将空气贮存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热作用。冬天我们穿的鸭绒衣,盖的鸭绒被,感到温暖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鸭子的皮下积蓄着一层厚厚的脂肪,脂肪也能防止体内热量的散发和寒冷的侵袭。
当春天江河水刚刚解冻,寒意尚未消尽时,气温开始回升。水温的变化,鸭子敏锐地感觉到,便迫不及待地潜入水中嬉游。这一现象经诗人细心观察,便有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这一千古名句。
唐志强说,此句细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节气变化特点,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江南水乡初春时节,池塘、溪边,便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在冰冷的水中戏游,时而把头潜入水中,时而又展翅在水中“高唱”。这种物候迹象,告示人们寒冷的天气即将过去,气温开始逐渐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温也随之变暖,春天来临了。
雨水知识点③:春雨为何总是“随风潜入夜”?
杜甫的《春夜喜雨》中这样描写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经社君也发现,春雨多是在夜间降临,这是偶然吗?
“这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唐志强说,冬去春来,西太平洋带的暖湿空气纷纷北上,白天,由于太阳光照射强烈,云中的水汽被大量蒸发,云层变薄成为万里晴空。然而晚上,没有了太阳光的辐射,云中的水汽便大量积聚,云层越聚越厚,引起空气对流而凝结成了春雨。
十大最美赏雨地
雨水节气后,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的细雨,构成了春日特有的美景。唐志强特地从全国各地的自然景观中进行筛选,再依据景点的视野、气候、安全性,以及口碑评价、公众知名度等综合整理出一份“十大最美赏雨地”,一起来看看吧!
请横屏查看↓↓↓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