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栏瓦舍什么意思
民间艺术演出场所
勾栏瓦舍是宋元时期兴盛一时的民间艺术演出场所。瓦舍、勾栏均出自佛教经书,瓦舍原指僧房,勾栏原指夜摩天王,是欣赏音乐的建筑筑物。到宋代时,市井中才出现了专供艺人表演的固定场所,由于传统戏场与寺庙的关系密切,人们借用“瓦舍勾栏”来称呼专门表演百戏、杂技、歌舞的建筑。
瓦舍又称瓦子、瓦市、瓦肆等,在瓦舍范围内设置的小场地,设有演出各种技艺的勾栏。勾栏,或称勾阑、钩栏等,被专指为演出场所,内有戏台,戏房(后台),神楼,腰棚(看席)等。
宋朝时期,因为经济繁荣,很多人在做生意,所以都喜欢聚居在城市,然后就形成了很多繁荣的商业城市,而这些经商之人在闲暇之时,肯定会想着找些事情做或者说是希望有娱乐休闲的项目,简单来讲就是有钱有闲,这时一些商人就发现了这个商机。
于是在人群热闹的贸易市场旁边建立了艺术演出的地方-“勾栏”,在这里不仅可以观看戏曲,还能欣赏其他的艺术节目,而且规模还很大,甚至能容纳几千人,所以勾栏就是宋朝的一个较有规模的大型演出场所。
之所以称之为“勾栏”,是因为在这个场所里面设有演出的戏台、戏坊和观众就座观赏的场所-“棚”,然后四周好围着栏杆,在这个“棚”中间最多可容纳几千人。
当然,这些瓦舍并不是专门供应给士兵的,平民百姓也可以在此出入。这些场所的建立,初心就是为了给民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资金都是来自政府,管理也是由官方委任的官员去做的。如果这都不算是一种“市政工程”,那么怎样才算呢?
虽然,至今并无确切的史料来佐证其它州县的“瓦砾勾栏”都是由政府出资修建的,但是,按常理推测:宋朝政府应该是在每一个城市都设立了一些休闲场所。因为,这些场所仅仅靠民众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建造起来的,并且,也根本没有能力法维持其日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