窸窸窣窣是什么意思
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窸窸窣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xī sū sū。拟声词,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出处
宋·孔平仲《谈苑》“如闭目窣身入水,顷刻间耳。”
谈苑
《谈苑》是宋代孔平仲撰写的一部笔记。
作者简介
孔平仲(1044~1111) 北宋文学家、诗人,孔子后裔。字毅父,今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 [1] 。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宁三年(1070)后,历任密州(今河南密县)教授、秘书省校书郎、衢州军事推官、秘书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赣州)骑都尉。元祐二年(1087)户部侍郎吕公著举荐升太常博士,后历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书阁校理、朝奉大夫。绍圣元年(1094),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仓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又因他上书辩解,再贬为惠州(今广东惠阳)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宁元年(1102)十一月任户部郎中,后改任佥部郎中,提举永兴路(今陕西长安)刑狱、帅鄜延(今陕西富县)、环庆(今延安)等路。大观元年(1107)党论再起被罢官,后主管兖州景灵宫(今山东曲阜县旧县村北)。
孔平仲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臣,与二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章名世”(《宋诗钞》) ,嘉祐、治平年间连续三科顺次登进士第,元祐初同入朝为官,声名卓著,时号“三孔”。有黄庭坚称:“二苏(苏轼、苏辙)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等。《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孔平仲占21卷。
人物生平
绍圣年间,言官参劾他元祐时附和旧党当权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又有人弹劾他不推行常平仓法,而徙官韶州(今广东韶关市)。因他曾上书辩解,再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县东)别驾。安置编管于英州(今广东英德县东)。徽宗即位,才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后出任外官,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等路。党论再起,被罢官,不久去世。
个人作品
孔平仲长于史学,工文词,富于词藻,著有《珩璜新论》《续世说》《孔氏谈苑》《朝散集》等。他的诗富有现实内容,如《铸钱行》揭露铸钱扰民:"三更趋役抵昏休,寒呻暑吟神鬼愁。从来鼓铸知多少,铜沙叠就城南道。钱成水运入京师,朝输暮给苦不支。海内如今半为监,农村斗粟却空归。"《熙宁口号》数首,有的歌颂新法的成效,有的指出新法的弊病。他的诗豪放流丽、近于苏轼,如《霁夜》:"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内容简介
该书多记宋代杂事,内容广泛。有历史掌故,文人逸事、诗歌本事、物名考释,亦有冤魂报仇,灵魂附体一类故事。史料价值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