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太监吗
不是
司马迁不是太监。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李陵事件”,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此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他的身体跟太监差不多,他先任太史令,后至中书令,是朝堂正经官员,但他不是太监。
司马迁与上大夫壶遂讨论文学之时曾说过:“我听董生说:‘周朝王道衰败废弛,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害他,卿大夫阻挠他。孔子知道自己的意见不被采纳,政治主张无法实行,便褒贬评定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是非,作为天下评判是非的标准,贬抑无道的天子,斥责为非的诸侯,声讨乱政的大夫,为使国家政事通达而已’”。
而纵观《史记》可知董仲舒之公羊学对司马迁的影响主要为
其一,公羊家颂扬汤武革命,主张以有道伐无道,成为《史记》反暴政的思想基础;
其二,公羊家"尊王攘夷",主张"大一统"的思想,成为《史记》贯串全书的主要观念;
其三,公羊家崇让、尚耻之义是《史记》褒贬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
司马迁一生中,担任的两个重要官职是“太史”与“中书”,其最重要的著作是《史记》。在“太史”的位子上,司马迁参与了《汉历》的修订。在“中书”的位子上,司马迁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太史”的职责是“写作”,相当于“职业作家”;“中书”的职责是处理事务,“写作”便是“业余”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司马迁完全是“业余作家”。
司马迁写史书的初衷是为了完成父亲司马谈的遗志,但在受到宫刑变成太监后,支持司马迁写下去的动力不只是为完成父亲遗愿,更多的是司马迁想让后人看到完整而又真是的历史,在这种强大的信念之下,司马迁在狱中隐忍度日,发奋写书。出狱后的司马迁再任中书令一职,但他的笔仍然没有停下,终于完成了《史记》。
尽管司马迁因受宫刑成为了一名太监,但他仍然在朝中任职,并且从来没有做过奴才做的活。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初汉武帝下令判处司马迁死刑,司马迁自请宫刑才免除一死。司马迁是因为贪生怕死吗?自然不是,活下来的司马迁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完成这部《史记》,就是要为后人留下一部完整的史书。因此,即使是受了宫刑,司马迁仍然受到了后人的敬仰与推崇。我国历史上,为历史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太监并不是只有司马迁,比如说蔡伦、郑和等,都是著名历史人物,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都值得后人去尊敬和怀念。
司马迁在成为太监后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迁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崇敬,他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