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哪个朝代的人?
战国
孙膑 - 兵书传世
再说田忌等班师回国,齐宣王大喜,设宴犒赏全军将士,并亲自为田忌、田婴、孙膑把盏斟酒。相国邹忌妒火难忍,自思昔日私受魏贿,制造谣言,阴谋陷害田忌之事,心中有愧,于是称病辞去了相位。齐宣王就拜田忌为相国,田婴为将军,还要加封军师孙膑。孙膑不愿受封,而且去意已决,便亲手把《孙子兵法》13篇写出来,献给了齐宣王。齐宣王恳词慰留,田忌也苦心相劝,却都动摇不了他激流勇退的决心,他对宣王说:“臣以废人,过蒙擢用,今上报主恩,下酬私怨,于愿足矣。臣之所学,尽在此书,留臣亦无用,愿得闲山一片,为终老之计!”宣王只好设宴送行,并把石闾之山封给了孙膑。孙膑隐居山中,不知所终。一代杰出的军事家就这样在激烈争斗的战国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后人曾有诗赞道:“孙子知兵,翻为盗憎;刖足衔冤,坐筹运能。救韩攻魏,雪耻扬灵;功成辞赏,遁迹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补充
孙膑,本名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
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膑死后,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原有89篇图4卷,内容十分宏博,可惜在东汉末年失传。直至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部分孙膑谈兵的竹简,经专家们长期研究整理,最后确定为16篇。这16篇虽然远非《齐孙子》的原貌,但理论价值却十分珍贵。它总结了战国中期以前的大量战争实践,从基本理论到战术原则,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例如,《孙膑兵法》提出“战胜而强立”的战争观,充分肯定统一战争的进步意义和作用,极力主张用统一战争去克服战国七雄并立的封建割据局面,这较之《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的认识前进了很大一步。《孙膑兵法》提出以“道”制胜的原则,强调必须遵循战争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去指导战争,夺取胜利,这显然是对《孙子兵法》中“兵者,诡道”、“兵以诈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道”制胜较之以“诡”、“诈”制胜体现了更为深刻的理性认识。
孙膑墓
孙膑墓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箕山镇孙花园村东北500米的向阳河东岸。
孙膑晚年辞官回归故里,在月厌河畔建一花园著书立说。当时,齐王经常派员到此探视孙膑这位曾一度为齐国建立了卓越功勋的一代兵师,并在花园东北建起了供官员歇宿的驿馆。孙膑辞世后,葬于花园东北侧驿馆前,前往祭奠的官员和百姓络绎不绝。久而久之,此处成为圣地,日渐繁华,驿馆进而发展成为驿城。后来,佛教传入中国,此处便又建起一座驿城寺。
1990年,在此地出土了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重修亿城寺的墓碑一块,上刻有“膑墓址深邃”,经考证确定孙膑墓址在此。经孙氏族人重建,孙膑墓占地600平方米,其中墓丘直径4米,封土高3米,立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