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的小孩叫什么

侄子
哥哥的小孩叫侄子。侄子一般是指弟兄或其他同辈且又同姓男性亲属的儿子。亦称朋友的儿子,属于客套话,而哥哥的小孩其实就是弟兄的孩子,所以叫“侄子”最恰当不过。
侄子在上古和现代的含义完全不同,在中古时期,女子称兄弟之子为侄子,本作侄子。姑侄对称,与亲兄弟之子无关。谓庶出的女儿。直到唐宋,侄子才开始用来指称兄弟之子。叔侄对称。与姑侄对称。在此之前,兄弟之子称为兄子和弟子,多用作亲属的“转述叙称”称谓。
婚姻家庭编第三章家庭关系第2节名为“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近亲属关系”,包括家庭中的父母子女关系及兄弟姐妹、祖孙之间的亲属关系。因为民法典没有“亲属编”,所以将亲属中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放在家庭关系中进行规定。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非婚生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亲子关系异议之诉,以及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抚养和赡养义务,兄弟姐妹间抚养义务等。
血亲还可以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后者是指彼此间具有间接的血缘联系,除直系血亲以外的亲属。
直系亲属,即相互之间有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的上下各代亲属,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等。
配偶的姐妹及其子女不属于直系亲属,应属于姻亲。
家庭成员指本人的父母或抚养者,配偶、子女以及和本人长期在一起生活的人。
父母子女关系和祖孙关系有何不同
民法典第26条规定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据此,父母子女之间抚养、赡养和保护等义务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存在。
根据民法典第1074条第1款规定
“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关系中,要求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可见,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孙辈的抚养义务有前提条件,并非绝对义务。也就是说,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第一顺序义务人是父母,第二顺序才是祖父母、外祖父母。
根据民法典第1074条第2款
“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者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同理,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第一顺序赡养义务人是他们的子女,第二顺序的赡养义务人才是孙辈,且孙辈要有“负担能力”。所以,孙辈对祖辈的赡养义务也是相对的。